说到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一本书,陈村提到的是惠特曼的《草叶集选》。实际上,陈村还提到过一些对他影响重大的书,比如《约翰·克利斯朵夫》,他称之为“青年时代的圣经”。他曾在文章里这么说,“在我二十来岁的时候,有幸读到此书,令自己的一生有一把标尺。”“今天,我早已知道并辨别出这部小说并非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它在巨作如林的法国被冷落情有可原。但是,那些判定,就同认定我初恋的情人并非最美的姑娘,对我全无意义。”
《草叶集选》也是陈村在青年时代阅读的,曾经手抄此书,而且与一伙同样热爱此诗的朋友聚在一起接力朗读其中的《自己之歌》。他说:“朗读,是对待诗的最好方法了。我们常说读书,书确实应该读的,一读,其节奏其身段其风味都出来了,比只用眼睛去看好得多。”至今,陈村仍能背出这本书里的很多诗歌。
让人颇为意外的是,陈村千思万想后向读者推荐的书是《论语》。他的理由是:“读读这部书,可以看到本来的孔子,他也发怒,他也自嘲,他也固执,他也哀鸣。那时写人写得真好啊,没有后来的‘主题先行’,把孔子写得栩栩如生。”
更大的一个理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无论怀着什么伟大的或另类的念头,我们的血液里,都有《论语》的分子在游走。这是你我的宿命。既然无可逃遁,就读读吧。”
陈村还特别向儿童读者推荐了一本书——法布尔的《昆虫记》。他说:“我觉得孩子们最好能看一点法布尔的《昆虫记》,那套书写得有如天助。作者研究昆虫而写昆虫,比不研究而写的作家们所写的好得多。他是第一手资料,自己眼睛看见的,比许多人看书看来的知识生动、有趣得多。”
他又说:“假如孩子还小,或者怕看许多文字的图书,我就推荐《麦唛系列》,这书已出了八本,因图文并茂,印刷精美,言谈有趣,今天的孩子可能更加爱看。那些故事,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甚至成人、大人先生读一读也可催生童心,嘿嘿一笑。”
陈村书语
我们常说读书,书确实应该读的,一读,其节奏其身段其风味都出来了,比只用眼睛去看好得多。
网人·弯人·骂人
“全国只剩下张艺谋一个人在看小说了。”这句曾流传甚广的笑话出自陈村之口。这位曾担任著名网站“榕树下”艺术总监的上海作家除了大把的作品外,还以幽默见长。因为曾经是网络中人,所以在网络文学的推波助澜中使了不少力气,他在网络文学如火如荼时大胆发表观点,提出当下文学的流行与否跟过去的表现形式不可同日而语,文学的流行不能再拿纸介的发行多少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而当他从网络离职后又认为网络文学最好的时期已经过去,它的随意、它的自由、它的不功利已经被污染。尽管如此,陈村还是觉得网络文学是一个方向,他十分尊重这个独立、民主、自由、开放的姿态。
在网络中待过的人很容易接受批评与被批评,陈村也不例外,他喜欢评论别人,也不厌恶被别人评论。他胆大,他大胆。在所有骂王朔的文章里,人们公认陈村骂得最到位、最深刻,而实际上他们是极铁的哥们儿。李敖骂人够水准吧,陈村却能含蓄地说:“我觉得李敖多辛苦啊,勤勤恳恳地在骂人……而在别人看起来他还是个戏子而已。”他就是在这样的“骂”声中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陈村说自己之所以敢发表观点,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弯人”,身有残疾。有人这样描述他:弯腰还拄着拐杖,从背后看,好像是80岁的老翁,但是,脸庞却是年轻的,线条分明,头发蓬密,像一尊雕塑一般。其实,我们知道这不能成为他“骂人”的理由。我们也知道很难把这几点拽到一起,进行合理地衔接,但事实却告诉我们,这几点的确共存在陈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