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幾件重要事情。然而,對於梁小民來說,開門隻有一件事,那就是讀書。上學如此,上班如此,退休後也是如此。
現在,梁小民已經從北京工商大學退休,但他依然很忙碌,經常應邀前往各地講課,所以他現在大部分時間不是在飛機上就是在旅店裏,要麽就是在開會。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要想安安靜靜地看會兒書是很難的。但就是這樣,梁小民還是在有限的時間裏看了無限多的書。梁小民說,閱讀是他的生命。外出講課,無論在賓館、候機廳,還是在飛機上、睡覺前,甚至看電視時,都是他看書的黃金時間。
作為經濟學家,專業書籍當然必不可少,但凡有新出的經濟學著作,梁小民一定先拿來翻一下。除此之外,對文學、曆史、哲學、藝術等方麵的書籍,梁小民也是廣泛涉獵;很多報刊更是經常閱讀。與一般讀者閱讀隻為消遣不同,梁小民的閱讀目的性極強,他通過廣泛閱讀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他說:“如果沒有閱讀文學書籍,我可能就寫不出這些作品來,因為文學作品有很深的經濟學原理;報刊可以讓我了解國內外的一些最新事物,有些文章寫得相當不錯,為我寫文章和講學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
當然,梁小民也不是對每一本書都這麽“勢利”。比如吳清源《中的精神》一書,梁小民認為,此書不是教人怎樣做學問,而是教人怎樣做人,對提高人生修養有很多幫助;還有他最喜歡的當代自由主義大師、哲學家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一書,因為那裏有民眾的聲音;而對他幼年時代印象最深的是《三毛流浪記》,後來有錢後還專門買了一本,因為他覺得小三毛的身上有一種正義感。
梁小民把這些思想也帶進了寫書當中,和他的經濟學專業融在了一起,他不願為了提高自己的學術地位而用名詞解釋去堆砌他的著作,而是把它當作科普讀物來寫,力求讓更多的朋友讀懂,比如他出的《經濟學是什麽》一書,就可以讓隻有小學文化的普通百姓和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