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钟神秀——景观美

(六)“人间瑶池”黄龙寺

字体:16+-

从松潘到九寨沟,有一个必经之地——黄龙寺,它位于岷山主峰宝鼎山麓,为涪江发源之地。黄龙寺景区长约7公里多,宽1公里,其中有三四公里被乳黄色钙华覆盖(如图8-14),其状宛如一条从雪山上飞腾而下的黄色巨龙,千层碧水形成层层梯状湖泊、池沼,犹如巨龙身上银光闪闪的鳞甲,在阳光下闪着异彩,黄龙由此得名。黄龙寺以五彩斑斓、绚丽奇幻的彩池,薜萝交错、青翠蓊郁的森林,霓虹万道、雾霭腾腾的飞瀑等美景享誉天下,被称为“人间瑶池”。在峡谷中计有3 400多个五彩的钙华池,像梯田般层层错落向上排列,大者占地1亩,小者如锅、盆、碗、杯,变幻无穷,形态玲珑。池水澄清无尘,水色因沉积物不同或位置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乳黄、褐红、深蓝、浅黑、粉绿、蔚蓝以及似蓝非蓝、似白非白等,难以描述。

图8-14 黄龙钙华景观[14]

人们把黄龙沟的3 400多个彩池分为8个景点,即洗花池、盆景池、明镜池、娑萝池、争艳池、流芳池、浴玉池和转花池。

洗花池,又称彩池迎宾,位于海拔3 199~3 216米处,是进入黄龙最先到达的景点。这片彩池大小不一,玲珑剔透,在青山红花的掩映下,层层叠叠列成梯队,似玛瑙堆砌,像翡翠琢出,如珊瑚镶嵌,艳美无边。

往上走,到海拔3 307~3 335米处,是盆景池。这片彩池约百余个,池形多变,交错相连,池中有池,池外有池。很多池中生长着小巧遒劲的古树,高者三五米,低者不足一米,还有杜鹃及各种野花。花木有的如盆栽花插点缀于池间,有的亭亭玉立于池水之中,而水中的树根与枯枝,因石灰华沉积速度惊人,只需一两年时间,就会被石灰钙华包裹住,形成玉黄色珊瑚般的琼枝玉根,盆景池因这些众多的天然盆景而得名。

明镜池在海拔3 374~3 381米处,有彩池80余个。这片池子以湖蓝色为基调,水色湛清,静如明镜。映着山色、树影、白云、蓝天,妙趣天成。到了秋天,更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桦树、墨绿的松柏与银白的雪山一起倒映入湖,色彩浓烈而丰富。再高一点的娑萝池的春景最为美丽,娑萝即杜鹃花,这片娑萝花共有16个品种,花开时节,云杉苍碧,娑萝遍野,在池中映出,如斑斓夺目的彩云。

争艳池为面积最大的一个景点,在海拔3 400~3 431米处,共有彩池500余个。这里的彩池池形极富变化,有的形若荷花,有的状如藕叶,有的像罗汉重叠,有的似龙嘴含珠。池水个个饱满,不时有水溢出池沿,在下一梯的池中激起龙鳞般的块纹(如图8-15)。池水色彩富丽,或蔚蓝,或深绿,或鹅黄,或粉白,或黄中泛紫,或绿中漾红……在阳光下,500多个彩池就像变幻莫测的万花筒,争奇斗艳。流芳池位于争艳池左侧,有彩池200余个,藏于茂密的树林中。从山间流下的股股泉水,淙淙作响,注入池内。池中池堤均长有古木,绿水潺潺,依次跌宕。

图8-15 黄龙梯湖[15]

浴玉池在海拔3 469~3 552米处,三面环山,谷地开阔,计有彩池400余个,高低错落,连环相缀,是黄龙五彩池的精华所在。这片彩池既不像洗花池那样恬淡,也不像争艳池那样娇丽,它自有一种端庄大方、温柔妩媚的独特风韵。来自雪山的清泉不断注入池中,池水盈盈,随池堤的颜色分呈乳白、银灰、浅黄、金黄、青紫、绛紫、朱红、浅蓝、宝蓝、浅绿、浓绿等。池中生长着许多洁白如玉的石花、石笋,璀灿晶莹,浴玉池因此得名。池中还有石塔、石庙,相传是唐代开国元勋程咬金的孙儿夫妇的殡葬地。数百年来,因水势漫延,墓基与石塔、石庙都已没入水中,所以也称“石塔镇海池”。

黄龙沟的顶端、海拔3 578米处有转花池,又名转花漱玉。这里有一汪清泉从玉翠山下杜鹃林中流出,从海绵般的青苔上淌溢而过。一个个圆池初看水平如镜,细看有泉水上涌,形成漩涡。满坡的山花落入水中,慢慢旋转数圈后方沉入碧澄的水底,故称“转花池”。

黄龙寺的开发比九寨沟早得多,据《松潘县志》记载,在明代时就建立了黄龙寺,有前、中、后三寺,各距2 500米。前寺寺门原有一联为:“玉嶂参天一径苍松迎白雪;金沙铺地千尺碧水走黄龙”,概括了黄龙的壮丽风光。前寺今已无存。中寺现存观音殿。后寺为黄龙真人正殿,位于黄龙沟顶端,殿高15余米,飞阁重檐,庄严肃静,殿内塑黄龙真人像。寺内多横匾、楹联,其一道:“风声雨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湖色烟霞色色色皆空”。后寺背面有一龙王庙,内供奉夏禹、李冰、二郎神三尊像。庙门对联为“碧水三千同黄龙飞去;白云一片随野鹤归来”。

黄龙风光奇绝天下,1992年12月14日,黄龙寺—九寨沟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