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鍾神秀——景觀美

(一)《天問》中的問題

字體:16+-

《天問》是我國兩千多年前的偉大詩人屈原的著名詩篇。在《天問》中,詩人提出了一係列關於開天辟地的問題。如“請問:關於遠古的開頭,誰個能夠傳授?/那時天地未分,能根據什麽來考究?/那時是渾渾沌沌,誰個能夠弄清?/有什麽在回旋浮動,如何可以分明?/無底的黑暗生出光明,這樣為的何故?/陰陽二氣,滲合而生,它們的來曆又從何處?/穹窿的天蓋共有九層,是誰動手經營?/這樣一個工程,何等偉大,誰個是最初的工人?”[1]從這些問題裏,可以看出人對於自己生存於其中的天地有著極大的好奇,早就有認識的願望了。

在比《天問》更早的古書《莊子》中,記載著一則寓言故事,說的就是天地怎樣產生的。故事說,南海的天帝叫儵(同“倏”),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儵和忽常到混沌那裏去玩,混沌一直非常熱情地招待他們。一天,儵和忽在一起商量怎樣報答混沌的恩德,想了半天,覺得混沌沒有像他們那樣有眼耳鼻口等七竅,美中不足,給他鑿出七竅,算是對他的報答吧。於是他倆帶了斧頭、鑿子之類,給混沌開竅。一天鑿出一竅,七天七竅鑿完。但是混沌有了七竅之後,卻“嗚呼哀哉,壽終正寢”了。這個寓言故事包含著開天辟地的神話:當混沌被儵忽(指迅疾的時間)鑿了七竅之後,混沌就不存在了(死了),但世界卻誕生了。

正式的關於開天辟地的神話,出現在漢代初年的著作《淮南子》中。大意是說,上古的世界是窈冥混沌的,混沌之中,慢慢生出了兩個大神,一個是陰神,一個是陽神。他們在那裏苦心經營天地,後來陰陽判分了,八方的位置也定出來了,陽神管天,陰神管地,這樣就形成了天地世界。

而最通俗的被大家所接受的,是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盤古從盤瓠來,是我國南方少數民族所尊重的狗頭人身的祖先神。三國時徐整寫《三五曆記》,吸收了關於盤瓠或盤古的神話,加以古代經典中的哲理成分和自己的想象,創造了一個開天辟地的盤古(如圖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