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心理与测评

一、测验手册

字体:16+-

测验工具的选择可以依据一些介绍测量工具的书籍或者测量工具的使用手册来判断。因此,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测量工具的手册是否完整。具体来说,一个完整的测验手册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目的

介绍这个测验的主要用途和其他主要特点。例如,是否存在适用于不同群体或情境的版本。

(二)背景信息

介绍测验的编制和设计,此部分应引用一些与测验编制过程有关的研究。

(三)施测

应详细给出施测的指导,通常包括给出施测者应使用的确切的指导语,如果测验有练习项目,应介绍如何对这些项目施测和计分,以及如何向受测者解释这些项目的答案。还应说明施测的时间要求,以及对于受测者可能问到的一些问题如何回答。

(四)计分

应介绍计分的方式,包括说明如何使用计分键,如何进行计分的检查,如何计算原始总分等。

(五)标准化

应介绍测验是如何进行标准化的,包括样本的大小、样本的描述以及样本是如何选取的,由此可以评估样本的代表性。

(六)常模表

应说明原始分数如何转换为常模分数(百分比或标准分),应告知测验使用者如何在多个常模表中选择一个适当的。应说明分数的标准误以及分数对应的置信区间。

(七)信度

介绍评估测验的信度使用的程序,包括测验的内部一致性、复本之间的等值性、测验分数在不同时间的稳定性。同时,测验中包含的各个分测验的信度,在不同群体(如不同年龄)中测试的信度也应报告。

(八)效度

应给出证据说明测验确实符合其欲达到的目的,这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效度:内容效度、建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这些证据可能包括测验可以做出准确的预测或诊断、测验与其他测量类似特征的测验之间存在正相关、测验与其他测量不同特征的测验之间相关度低。如果使用同时效度替代预测效度,应在手册中说明。此外,还应介绍编制测验的重要研究,以及有关这个测验使用的研究文献等。

(九)适用性

介绍有关项目偏差的研究。应说明为什么在某些类型的受测者中使用这个测验可能是不适合的,还应说明该测验的局限。

(十)解释

说明测验结果如何解释,并举例。应指出在解释的时候如何考虑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应介绍用于向受测者呈现测验结果的书面报告和剖析图。

这些内容不但包括前面提到的信度和效度,而且包含许多具体的使用信息。常模也是选择一个测验应考虑的重要方面。这不仅是指手册中应包含常模,也指我们需要考虑常模是通过什么样的施测获得的,是否有适用于当前目的的受测者样本的常模(应包含整个样本及多个分样本的平均分与标准差)、常模获取的年代(是否已经陈旧而不适合当前使用)。

测验是否使用一些方法避免了作答偏差,也是一个评估测验的重要方面。许多测验使用反向计分来避免倾向于同意题目的描述和反对题目的描述所带来的作答偏差。如果测验没有反向计分,在使用前需要考虑这类作答偏差是否会对测验结果产生大的影响。有些受测者会在作答时“装好”,因为人们常常倾向于给别人呈现好的自我形象;有些受测者则可能在作答时“装坏”,因为可能想夸大自己的痛苦,引起别人的同情。对于这两种作答偏差,有些量表也使用效度量表来进行检测。例如, MMPI包括L量表和K量表,具有这些效度分量表的测验可以更好地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建议在选择测验的时候考虑有关该测验的研究数量。因为有关研究数量较多的量表,不仅在信度和效度方面经过了更多的检验,而且能够提供更多的有关该测验的信息,如在不同群体中使用的情况、与其他多种心理特征的相关等,这些都有利于更充分地应用于该测验的结果中,从而进行更多的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