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的生態倫理審視

後記

字體:16+-

完成初稿到現在已經兩年多了,一直沒有付梓出版,一是想多增加一些田野調查的內容;二是想靜下心來進行身體的修煉,通過體悟和內證的方式感知神話的真相,我認為這才是傳統文化研究方法的根基之所在。因此,大部分的時間我修煉太極拳、站樁、靜坐,希望能以拳為舟楫,走上證悟生命真相與探求宇宙奧秘的大道。但路漫漫其修遠兮,恐怕窮其一生也無法到達我所想要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是我博士後期間的研究成果,感恩湖南師範大學哲學博士後流動的老師們。感恩唐凱麟教授,先生高尚的學術心性、人格操守、道德情懷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者,亦讓我受益終身;感恩李培超教授,當第一次看見李老師的時候我就明白,為成為他的學生我已經等候了千年;感恩劉湘鎔教授、彭定光教授、李倫教授、聶文軍教授、劉霞老師、歐陽月娥老師,他們的指導、幫助與鼓勵,堅定了我深入研究的勇氣與決心。

感恩我的父母,人到中年我才恍然明白,我的身體內流淌著他們太多的精神追求與文化血脈,追隨父輩的足跡或站在父輩的肩膀上前進,是我不可逃遁的命運,亦是不可逃避的責任。感恩我的丈夫,他深沉的愛與溫暖的包容,是我前世與今生最燦爛的華章,來世我還願與他相伴,或為夫妻,或為朋友。感恩我的兒子康康,他超出年齡的淡定、從容,給我帶來太多的驚喜,亦是我學習的榜樣。2010年暑假好多個晚上12點鍾以後,兒子都會陪我聊神話,我們談話的許多內容我都一字不改地寫進了本書,甚至可以說,康康就是本書的第二作者。

六祖慧能雲:“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真正的修行與學術研究,其實就是平平常常的生活,是在簡單的行、走、坐、臥,甚至在吃、喝、拉、撒之中斷妄念、去執著、求真性。因此,今生我隻想作為一個“人”善良、善意地活著,精進勇猛地活著,真實自然地活著,以此報答天地之德、親人之愛、師長之情、朋友之義……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