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曆史文學的傳統與經驗

二、現代曆史觀的引進與曆史文學劇變

字體:16+-

考察現代曆史文學之現代性特質,就不能不涉及以進步史觀為代表的西方史觀對傳統中國循環論曆史觀的衝擊。特別是當這一線型進步史觀,以“科學”“真理”的名義傳入中國以後,對中國的社會政治、曆史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在已進入21世紀的今天,無論是對這一進步史觀本身,還是它在曆史文學創作中的影響,我們都應以曆史的眼光加以審視。

(一)現代進步史觀的引進

當曆史的車輪碾過西元(現在稱“公元”)19世紀,西方列強用它們的堅船利炮敲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中華民族在強烈的曆史陣痛中,經曆了“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她在飽受**與屈辱的同時,被迫結束了綿延數千年的古典時代,又別無選擇地被裹挾進西方主導的世界化與現代化體係,從而開啟了一個與古代社會近乎完全異質的新時代——現代社會。而在這種從“古代”到“現代”的天翻地覆的劇變中,從遠古一直延伸下來的曆史文化之鏈,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嚴重斷裂。

平心而論,中國曆史上未必沒有發生過重大的文化動**乃至斷層,例如春秋戰國時期王道的衰頹,盡管孔夫子等仁者們四處奔波呼號,但傳統禮儀還是不可避免地分崩離析了;後來的秦始皇吞並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集權帝國,但經他改造過的曆史傳統,已經與先秦時期的王道文化不可同日而語了;再後來漢武帝采取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於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顯然又是一次浩劫。然而盡管如此,它們畢竟都是中華文化獨立自主的發展軌跡。而蒙古、清朝先後入主中原,雖然一時之間造成了知識分子的恐慌和對文化“道統”的憂慮,但這些“蠻族”在文化觀念上的落後,反而進一步強化了華夏文化的“中心”觀念和文人士大夫們的心理優越感。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在這種“一治一亂”的曆史模式中,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然而,近代中國所麵臨的西方強勢文明的衝擊,卻再也無法使這一古老的曆史經驗繼續延續下去。因為現代中國的原型絕不可能從古老的中國、從古老中國的曆史中自主地誕生出來,如果沒有西方文明的“催生”,中國還要永遠“古老”下去。不僅如此,過去的曆史對於現代中國來說,頂多具有一定的參照意義,甚至還變成了一種沉重的包袱。而在短短不到兩百年的現代化進程中,我們看到在神州大地此起彼伏上演的卻是“共和”“革命”“科學”“民主”“主義”“解放”“運動”“改革”“自由”“人權”等與古代文化迥異的曆史戲劇,這些來自西方(或對中國傳統名稱改造之後)的概念在現代中國社會的每一次盛行,都進一步衝垮和扭曲了古老中國既有的體製、觀念與價值。一言以蔽之,現代中國之“現代”的文化基因更多地來自西方,而非中國本土的古老傳統,至多稱之為中西文化“相互結合”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