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酒店集团比较研究

三、中国酒店集团发展战略

字体:16+-

(一)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经营环境

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环境因素的影响制约。经营环境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我国酒店集团要提高竞争力必须改善目前的经营环境: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尤其是要切实解决酒店融资难问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为我国酒店集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切实保护酒店集团的合法权益。

首先,提高我国酒店集团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根本就是要解决我国酒店投资单一的问题。酒店业属竞争性行业,随着国有资本逐渐退出,非国有经济逐渐进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必然趋势。所以,我国酒店集团要尽可能地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联系。如通信业、保险业、航空业等的合作,充分利用它们的海内、外网络优势,开拓客源市场,增强中国酒店集团的竞争力;其次,要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逐步清晰和切实做到“该管的管,该放的放”,发挥政府在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再次,要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尤其是酒店经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切实维护酒店集团的合法权益;创建以诚信为基础的酒店文化,营造公平的酒店市场竞争环境。

(二)明晰市场定位,进行重点突破

根据中国旅游年鉴(2012)统计数据,中国共有星级酒店11,367座,客房1,497,210间。其中,五星级酒店640座,客房252,000间;四星级酒店2,186座,客房437,400间;三星级酒店5,379座,客房603,200间;二星级酒店3 020座,客房197,500间;一星级酒店142座,客房7,100间(见表15-3)。

表15-3 2011年全国星级酒店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2)。

从数据显示,我国酒店市场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根据中国酒店业协会的最新研究表明,我国高档酒店市场相对饱和,且国际著名的酒店集团品牌也相继大举进入,而我国高端酒店品牌在此竞争领域并没有形成很强的竞争优势,所以对我国酒店集团来说,此市场未来的竞争空间十分有限。另外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16亿国际游客,中国将有1.3亿游客入境,中国将成为第一大入境旅游国。就这个趋势,中国的经济型酒店将成为最有潜力的增长点。另外,随着国内旅游的迅速发展,国内客人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客源,但目前我国的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还较低,所以装修朴素、干净卫生、设施便利、价位适中的经济型酒店将成为旅游者的首选。

有鉴于此,我国酒店集团化发展应以经济型酒店为突破口,进行更为明确的市场细分,形成自己的品牌。汉庭从成立之初的汉庭酒店开始,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陆续推出汉庭快捷和海友客栈等不同的经济型酒店品牌,覆盖了出差预算在100元到500元之间的商务客人的差异化需求。此外,国外经济型酒店的成功经验表明,经济型酒店比较适合特许经营和连锁化。经济型酒店规模小,资金有限,发展特许经营和连锁化,可以使酒店有品牌、客源、管理质量和服务规范的保证,这两种发展模式不用依靠自己长期的经验积累,并且不需要支付太多的费用。目前,“锦江之星”采用这两种发展模式,通过投资和租赁发展迅速,成为锦江国际“航母”下的“快艇舰队”。另外,一些政府部门和单位的招待所、酒店可以借助酒店连锁条件即酒店产权、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联系,促进经济型酒店连锁化发展。

(三)实施品牌战略,提升竞争实力

品牌是强化产品差异化的有力手段,是酒店服务质量和特色的象征,它是酒店业竞争的关键。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不仅可以帮助集团扩大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酒店的声誉、培养顾客对酒店产品的忠诚度,进而提高酒店的竞争实力。

首先,在品牌创立之初,要对市场进行严密调查,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在此基础上找到市场空隙,并结合本酒店的实际情况,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确定目标市场,合理进行市场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发酒店品牌。其次,在品牌创立后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品牌进行营销,尤其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构建酒店集团网站,利用网络营销已成为主要趋势。我国酒店集团更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大对酒店品牌价值的宣扬,而不仅仅是价格的传播,以此提高酒店品牌的知名度。最后,酒店品牌是靠顾客对酒店产品和服务的满意来支撑的,质量是品牌创立的前提和基础。有品质才有品牌,但凡成功的品牌,无不将品质建设视为重中之重。所以我国酒店品牌要通过提供高标准的服务质量来提升酒店品牌美誉度,培养忠诚顾客。另外,在日常经营中维护酒店品牌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不断创新品牌,才能保持品牌的活力。此外,规模是酒店品牌创名夺优的支柱。酒店的产品和服务,尽管很有特色、质量很好,如果规模扩展不开,不能有效地辐射市场,便不能为广大顾客所熟悉,也就不可能成为知名品牌。所以对我国酒店集团来说,可以通过产品线扩张战略、品牌延伸战略、多品牌发展战略及合作品牌战略等来实现品牌扩张,从而提升我国酒店集团的竞争力。

(四)加强集团化发展,扩大规模实力

根据美国HOTELS杂志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有18家酒店集团进入世界酒店300强,其中内地9家,中国香港9家;在前100强酒店集团排名中,中国酒店集团占10个席位;而进入全球酒店50强的中国酒店集团有5家。这反映出中国酒店集团化进程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但中国酒店业集团化的状态与国际酒店集团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所以,中国酒店集团要增强酒店的规模实力,与世界酒店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相抗衡,就必须加强集团化发展进程。根据酒店业经营的特点,酒店集团必须是跨地区、跨国界的,以开发不同地区的相关市场,而不是在同一个地区集团内部的竞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部分酒店集团不能算是真正的酒店集团。因此,我国酒店集团化发展,需要在确立集团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实施较大程度的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通过集团化过程的规模效应来确保其生存和发展。

我国酒店集团化的发展,不仅要形成一大批本土化的酒店集团,还可以中外联手,优势互补,迅速提升我国酒店集团的知名度与实力,如2002年中国的锦江集团与全球性酒店集团法国雅高集团携手,建立针对中国国内酒店市场的销售及分销合资公司。至此,上海浦东锦江大酒店将成为浦东索菲特锦江大酒店;3座位于上海、广州和北京的销售及分销售中心将负责销售两家集团旗下之所有品牌酒店。这些销售及分销售中心将负责53座锦江国际管理公司管理的酒店和15座雅高在中国管理的酒店。由此一来,大大提高了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进而增强其竞争实力。

另外,我国酒店集团应采用特许经营、收购兼并、管理合同等多种经营模式来扩大我国酒店集团在国内甚至国际酒店市场的占有率,实现规模化发展。

(五)强化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职责

随着地球“温室效应”的日益恶化,生态进一步失衡,“可持续发展”“绿色运动”“循环经济”席卷全球,使得酒店业也带上了浓厚的社会责任色彩。我国酒店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严重的浪费现象,每天产生的一次性消耗品、辉煌灯火的通明、清洁的代价是无止境的水流浪费……酒店的发展不应当只着眼于眼前狭隘的经济利益,而且酒店业在削减各项成本时,理当将节约能源置于首位,获得更大利润。同时,还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兼顾投资者、顾客利益和社会发展长期利益,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节约能源、减少消耗、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提供绿色服务,将成为我国酒店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绿色酒店以安全、健康、环保、节能、节水、节电为核心,倡导绿色消费,创造绿色效益,摒弃了传统的酒店行业拼硬件、高投入、低效率、低价格的竞争模式,是循着国际酒店业的发展模式,引导正确的、良性的酒店业的竞争途径,是支持开发节约并重,逐步构建节约型的我国住宿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在酒店业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创新。我国酒店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环境的营造,包括酒店的选址、服务项目的设计、功能生态布局等;另一方面要强化绿色生态环保意识,如节能降耗;最后还要注意废品的处理、一次性用品的改造等。

通过对中外酒店集团发展态势的比较,我国酒店集团在经营环境、规模实力、区域布局、扩张途径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较之世界著名酒店集团还有很大差距,希望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经营环境;明晰市场定位,进行重点突破;实施品牌战略,提升竞争实力;加强集团化发展,扩大规模实力;坚持可持续发展,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等途径,逐渐增强我国酒店集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