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贤”、“亲”分离型模式,就是指民营企业后代中并没有真正能运营企业的人,民营企业只有依靠在社会中选择企业的接班人,接班人和民营企业创业者并无家族血缘关系,不是民营企业创业者的后代。不过,这种模式在现实中又有两种不同的具体模式。一种是相对控股模式,一种是充分分散模式。
相对控股这种模式,是针对民营企业后代没有人能接班的情况而设置的。也就是说,作为民营企业接班者的后代,在自己能力不济时,可以借用社会力量而经营企业。借用社会力量经营企业,涉及企业股权结构问题和公司治理问题。一般来说,在这种模式下,民营企业接班人虽然自己不能经营企业,但可以通过股权设置和公司治理制度设置而充分借用其他股东和经营者的力量,保证企业能充分发展。
股权设置的主要方式是实行相对控股制度。也就是民营企业接班人在企业中只占有相对控股的地位。在相对控股的条件下,民营企业接班人的经营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其他股东的经营能力而得到补充。在股份制条件下,任何股东的利益都和企业经营联在一起,因而股东们不仅会在利益机制作用下而密切关注企业经营状况,而且也会为企业经营出谋划策,行使自身的股权力量和贡献,这样就必然会使企业在众多股东的努力下得以生存和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搭便车”,即控股者借用其他股东的力量而经营企业。尤其是,因为民营企业接班人在企业中只是相对控股,所以别的股东会在自身利益作用下争夺控股权,这样就可以在相对控股者无法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时,其他股东会联合起来争取控股权,以拯救企业和保证企业有效发展。而且,这种相对控股的格局,会随时对控股者有压力,迫使其以各种方式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
公司治理设置的主要方式是充分利用经营者的力量,其特征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两权分离,即将企业经营权充分交给经营者。不过,两权分离模式的实行,需要有制度和团队的保障。最起码要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在较长时间与实践考验中选择出了优秀的团队,这种优秀的团队是德才兼备的,具有企业家的最基本素质,而且能将自己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价值取向相结合,形成了人格企业化和企业人格化。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优秀的团队的德才状况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证明,而并不是他们自我吹嘘的结果。也就是说,实践对他们的德才做了良好的评价。现在有些民营企业在从家族企业向相对控股企业转化中,没有选择好经营团队,要么是有些人有才无德,要么是有些人有德无才,甚至有些是口头上有才有德,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本事和优良品质,因而企业出了问题。因此,关键是要有经过实践选择的良好团队。
第二,企业具有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良好制度,对经营者的应有人文关怀和经济利益激励及权力设置,都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有利于经营者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具有界定利益关系和授权权限的良好约束制度,经营者不可能超越利益界定和权力限定而危害企业利益。总之,要使企业发展与经营者人生价值实现有机结合,并充分地体现在企业制度中。制度和团队同样重要,没有制度保障,团队不可能发挥作用,因而要形成良好的企业制度。
与上述相对控股模式相联系,但又有所不同的是充分分散股权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民营企业的后代在企业中不具有控股权,而且股权相当分散,以至于任何一个股东都很难获得控股权,企业经营是众多分散股东与经营者相互制衡的结果。在这种模式下,民营企业创业者的后代实际上放弃了对企业的经营权,而只有与股份相对应的财产权,尤其是财产收益权。因此,这种模式是针对民营企业后代根本无力接班而设置的,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模式是将家族企业转向公众企业。
家族企业转向公众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相对控股模式的建立,需要有各种条件的配合,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形成良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因此,我们这里对中国经理人的问题做一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