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社会深处:布拖支教探索

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阴转晴

字体:16+-

记得他们刚来

短暂的支教活动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将离开亚河村,同时也要离开朝夕相处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师生们,心里真的依依不舍!在亚河的每个日日夜夜,一下子都浮现在眼前。

记得那天中午,我和尔沙匆匆赶到布拖长途车站,迎接千里迢迢从首都北京赶来的信息科大支教团成员。虽然之前与他们从未谋面,与鑫最多也只是在电话里有过交流。可是见到大家之后,没有任何陌生感,好像是早已熟知的老朋友。

对每个支教团成员的记忆

通过这段时间的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我们发现信息科大支教团的每个成员人都很好,而且各有特点。

何深思老师和毛江一老师是支教团的指导老师。何老师是那么地谦和,又不失师长的风范,她不严厉却让人尊敬。毛江一老师,一见面的时候我还以为毛老师也是研究生,像是朋友也感觉很亲近,但交往中我们依然忘不了他是我们心中的老师。

徐婷,孩子们都很喜欢她,上动画课的时候,后面的学生都要踮起脚尖望着她听课,还给她取了个彝语名字叫阿萨莫,那是幸福快乐的意思,因为她总是很快乐。

王梦萧,阿呷(也是我们取的彝语名字,是彝语里面很受欢迎的名字)篮球打得特别好,照相技术一流;本来以为烧火这样的事,只有尔沙、邱明和我三个彝族同学会,没想到有时候,我们还没起来,萧和几个同学就已经把火烧好了,让人不得不佩服。

张南南,平时话不多,但是上课和做事的时候很认真。英文课上,针对每个单词都画一幅图,而且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很形象,不懂普通话的孩子们很容易理解。

陈思琪,“思琪”彝语的意思是“树叶”,听了吉克隽逸的一首歌《不要怕》后,我们有时候也叫她:思琪莫,即树叶女,那是多么诗意的名字啊!她还是主厨,每天都很辛苦,边上课边安排厨房值日。

董爱玉,玛薇姐(玛薇:索玛花,也是彝语名字)劈柴的时候,我们看到她是个女汉子;她手把手教孩子们舞蹈、音乐和知识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又是另外一个人;孩子们来上课的时候,远远地就喊着老师,他们说最喜欢的老师就是爱玉。

何刚,何老师给孩子们上常识课的时候,看到他写在黑板上的题目,我一个大学生都觉得有点儿枯燥,我怀疑孩子们听起来更会感到晦涩、深奥。不过何老师早已做了准备,在北京就已经备好课、做好了图解,把那些常识画成一条条路线,一个一个的实物,挂在黑板上,讲起来特别地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孩子们甚是喜欢。还有何哥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说不要给孩子们讲外面的城市有多么的美好、多么精彩等,要孩子们长大了自己去摸索、体会和判断,我觉得很有道理。

闻健,健上课的第一天给孩子们讲了很励志的话题,给他们讲理想。孩子们有的长大了想当医生,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科学家,还有的想做飞行员等。加上闻老师已经是研究生,孩子们也张大嘴巴表示佩服,虽然他们不知道“研究生”是什么人,但知道很厉害,也有了现成的榜样。

李小伟,伟在我的印象中是那种永远都会让着弟弟和妹妹的好哥哥范儿,当然上课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种好老师的风格,室内和室外的课他都能上,孩子们也喜欢这种室内外相结合的课堂。

胡锐,有一次,胡老师给学前班上美术课,有个学生不会画画就哭了,老师就教他画;第二个学生觉得自己画得没有老师画得好看也哭了,老师也教他画;之后就接二连三地好多学生都哭了。后来胡老师告诉大家,自己学着画的,才算厉害,这样才没有人哭了,孩子们确实很可爱。锐画画很厉害,他把亚河小学和后面的山画出来,我看这画儿就像是照出来的一样。

杨瑞鑫,鑫就不用说啦,怪不得他能力这么强,人又这么好,后来才得知原来他是研究生会主席。

还有我们社团的吉狄尔沙和比曲邱明两位老师,也是非常负责和有爱心的。这次支教团队的带队老师可都是些能力强、人品好、又有爱心的人。

热情的亚河村人

亚河小学的海日校长很支持这次支教活动,他把我们支教期间住宿的地方、做饭的地方、水、电和学生组织工作等,一切安排妥当;他还跟村干部商量好,保障老师们的安全;支教期间还时不时打电话,或回来问问有什么困难、学生有没有听话等。

学校门卫的爷爷还几次帮我们上山修水管,有的村民说如果要土豆的话他们可以送来,只是我们之前已经买好了。我们心存感激之情。

我们的活动丰富多彩

亚河小学支教班级只有3个:学前班、一年级、三五年级。但是上、下午的课,做饭、烧火以及劈柴,放电影、家访、课外活动等排下来,每个老师每天的日程都是满满的。

当然,孩子们的表现也很棒,没有人迟到,没有人旷课,大家每天都很早就到学校等着上课。有的中午叫他们回家休息都不肯,有的还没上学的孩子哭闹要来上课,父母没办法只好请求老师允许他们一起学习,最后学前班连座位都不够,只好从别的房间寻找、临时拼凑。

我们安排的课外活动非常丰富,隆重的开学典礼,有趣的运动会,还有乒乓球和篮球活动,结业文艺汇演。运动会是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有很多趣味比赛项目;文艺汇演节目很精彩,化妆道具是从北京带来的。开始跟鑫联系时,我就知道我们这次的支教不会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支教团的老师们想得很周到。

支教活动就这样完美地结束,我们也很有收获。我从心里感谢参与这次支教的所有朋友;也很庆幸我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与大家共度过如此美丽而有意义的假期。也希望大家都平安,希望以后我的每一天都能过得这样有意义。这是一次“爱的行纪”,也会成为一次永远的记忆!

(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