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语言

(三)回避型(avoidant)

字体:16+-

这些孩子的养护人经常心不在焉,勉为其职,有时甚至反感、凶狠、敌对。孩子便觉得别人是靠不住的,容易猜忌生疑,不容易形成信任和亲密的关系。

婴幼儿时期的人际交往经历影响到心理需求的满足,从而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关系发展。

同样面对一个陌生而且吓唬人的情形,安全型的儿童会扑向妈妈,很快就能安静下来,然后开始勇敢的探索,逐渐进入不熟悉的新环境(Ainsworth,Blehar,Waters,& Wall,1978)。焦虑矛盾型的儿童则会大哭大闹,紧紧地抱住妈妈,完全听不进父母的再三保证。回避型的儿童往往回避妈妈,保持与父母的距离,即使是害怕的时候也避免与父母的亲密接触。这些例子表明,依恋类型和儿童之间显著不同的友谊、游戏的风格,具有相关性(Koski & Shaver,1997)。

母亲的抚育态度和抚育方式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

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曾记录过一个案例:

一个4岁的小女孩,从1岁开始就遭受着慢性便秘的痛苦。她忍受了每一种想象得到和想象不到的生理治疗。全部治疗都无效。因为医生忽视了孩子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她的母亲。我一看到孩子的母亲,就认识到她才是孩子发病的真正原因,因此,我建议她去接受治疗,同时把孩子交给另外的人照顾。另一个人取代了母亲的位置,第二天麻烦就解决了。因为我一直跟进这个病例,我知道孩子的病情再也没有反复过。对孩子而言,解决问题的方式十分简单。当然,如果不是经过分析,从而将来自母亲的致病原因移除,也不会这样简单。那个小女孩是家里年龄最小的孩子,是患有恐惧症的母亲最喜欢的孩子。母亲将所有的恐惧症投射到孩子身上,用过度、焦虑的关注包围着她,让她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众所周知,这是极度不利于肠壁蠕动的。

(该资料引自荣格文集第八卷《人格的发展》,第四部分“分析心理学和教育”,第75页。)

更重要的是,依恋类型对于一个人对关系的信念、态度、感情和行为,都具有广泛的影响。

以亲密关系为例。安全感强的人,在亲密关系上比较放松和舒适。回避型的人通常对别人缺乏信心,促使他们尽量回避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而焦虑矛盾型的人愿意寻求亲密关系,但担心这种关系不会持久(Feeney,1998)。与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相比较,安全型的人对于自己的亲密关系更满意(Feeney,1999)。

不容忽视的是,婴儿天生具有不同的个性。有的随和快乐,有的脾气暴躁,有的好动,有的文静。天生的个性差异会影响到父母的态度。所以,父母会感觉有的孩子容易带,有的不容易带。也就是说,婴儿与生俱来的人格特点可能会影响父母的爱的质量。这就更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学会无条件接纳自己的孩子!

早年经历虽然重要,但是,我们不是早年经历的俘虏。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依恋类型不断受到成长过程的影响,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习得的。一段好的关系可以使一个回避型的人,变得不太回避。令人欣慰的是,焦虑矛盾型和回避型比安全型更容易发生改变(Davila,Burge,& Hammen,1997)。

借此,提供一个简易的自我评估表,以帮助您了解或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

温馨提示

依恋类型

以下哪个描述最符合您的感受?

(请在阅读本表结尾部分的类型划分之前,做出您的选择)

A.我感觉与别人接近相对容易,依赖他们以及让他们依恋我都感觉自在。我不会经常担心遭人遗弃或别人与我太接近。

B.与别人接近会让我感觉不自在。完全相信别人是很困难的,也很难让我依赖别人。如果有人靠得太近,我会紧张。如果爱侣让我过于亲昵,我会不自在。

C.我发现别人并不愿意像我一样走得过于亲近。我常担心我的伴侣并不是真的爱我,或者不想和我在一起了。我想完全地与另外一个人融为一体,而这一欲望常常会把别人吓跑。

第一种是“安全型”;第二种是“回避型”;第三种是“焦虑矛盾型”。

资料来源:Shaver,Hazan,& Bradshaw,1988.

有必要指出的是,尽管婴幼儿时期也存在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但是,只要父母能够敏感地辨别,合理而坚定地调整教养方式,孩子们依然能够成为适应良好的健康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