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溫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語言

5.順從型

字體:16+-

順從型的人都是心理層麵的“乖寶寶”,他們試圖通過順從,得到父母和他人的喜歡。

通過案例分析,我們發現,順從型通常有三種主要原因,也可以看作順從型的三個亞型:暴力屈服型順從;放棄型順從;自閉型順從。

(1)暴力屈服型順從

在存有家庭暴力的環境裏,很容易見到順從型的人。這裏,就以家庭暴力為例,我們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形成順從型獲取方式的心理曆程。

在長期存在暴力的家庭裏,不論是對孩子的打,還是對丈夫、妻子的打,說到底,都體現了一種獲取愛的方式—強控製。挨打的一方,很容易因此而變得順從。這也是順從型獲取愛的方式的重要成因之一。

挨打能夠使人心理順從,甚至成為獲取愛的一種方式。聽上去似乎很殘忍,也很自虐,但是事實。重要原因在於:其一,挨打行為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某個積極的東西,諸如:愛;“打你是為你好!”其二,心理能量較弱或比較缺乏人我界限的人,會將消極的暴力行為與積極的愛的情感,不分青紅皂白地共同接受下來,我們稱之為“打包”現象。

例如:電視連續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的安嘉和醫生,幾乎每次瘋狂地暴打妻子之後,都要痛哭流涕地承認錯誤,表白自己對妻子的愛。於是,妻子帶著幻想一次次地原諒他,致使暴力得以繼續,並不斷升級。

對於挨打者來說,長期遭受暴力行為的結果通常有三:一是完全放棄自我,變成圈中羔羊;二是實在無法忍受時奮起反抗,要麽動用法律武器,要麽自行解決,殺死對方;三是逃離。

再如:母親打完孩子之後,馬上給買好吃的,以示補償。孩子會以為,挨打不過是得到母愛的前奏。挨打很不舒服,但母愛更加誘人。於是,孩子選擇“通吃”—一並接受下來。他甚至會認為,不挨點兒打是得不到愛的。這也為許多的性虐待者和性變態者奠定了堅實的心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