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溫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語言

3.傾聽

字體:16+-

幾乎每一個人都渴望被傾聽。傾聽是我們的心理需求,而不僅僅是一種溝通方式。

傾聽是一個主動引導、積極思考、澄清問題、建立關係、參與幫助的過程。它是一種積極的聽,認真的聽,裏麵有傾聽者的關注,也有傾聽者適當的參與。就人際溝通而言,很多時候,聽比說更重要!

隻有被動的傾聽才是沉默的,沒有反饋的。主動的傾聽,是試圖聽懂對方真正要表達的是什麽,聽懂對方的潛台詞。

例如,有的孩子會因為某個不合理的要求沒有被滿足而大聲哭鬧,理性告訴我們,切不可因心軟而改變立場。於是,問題來了:第一,透過哭聲,我們聽到了什麽?第二,怎樣把我們傾聽到的信息有效地傳達給他?請設想一下,如果這樣處理,效果會怎樣?

您走過去,輕柔地說:“你是不是很不開心呀?看見你這樣,我也不舒服,我很心疼你。”如果孩子拒絕您的關懷,您就先走開,過一會兒再回來,繼續說同樣的話。

這麽做,就是想讓孩子知道:你的要求不合理,我是不會答應的;但是,你的情緒,我可以理解,也願意分享。慢慢地,孩子的情緒管理模式也會隨之改善,他將學會如何用更健康、更有效的方式處理類似問題。

傾聽不是一種簡單的技術,它是一種態度,一種與生命溝通的態度。

一個有效的傾聽,至少包含三個重要方麵。通過有意識的訓練,父母完全可以掌握。

首先,投入的身體姿勢。

傾聽小孩子時,我們可以通過明顯的身體姿勢讓他感受到—“我在聽”。諸如,握住孩子的小手;用手搭在孩子的肩上;眼睛專注地看著他;眼神充滿愛意和溫暖;盡量排除環境裏的噪聲;等等。

其次,追隨孩子的表達。

尊重孩子的意願,不強迫他開口說話;多聽,少說;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想法和感受;不隨意打斷;詢問時,最好一次隻問一個問題,以免造成困擾或中斷孩子的思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