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溫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語言

1.讚美是有原則的

字體:16+-

讚美是一種真誠的態度,而非技巧,更非禦人之術。

就父母而言,真正健康有效的讚美,是父母確實發現了孩子身上點點滴滴的優點和進步,發自內心地去讚美,有助於孩子解決自己的問題,或者向良好的方向去發展,並非為了“哄”孩子開心,“讓”孩子聽自己的話,而故意、甚至隨意地找出一些優點去誇讚孩子。

(1)讚美要以現實為基礎

父母實事求是地誇孩子,有針對性,但不虛無,也不浮誇。

先舉一個反例。孩子畫畫得了獎,父母說:“哇!你畫畫實在是太棒了!你是全世界畫畫最棒的人!”盡管在短時間內,孩子受到鼓舞,甚至有了自信,但他可能因此變得自以為是。時間久了,孩子就能夠判斷出來,父母是在敷衍自己,其實自己沒那麽棒,遭遇挫折時,甚至會覺得自己“畫得很爛”。

再舉一個正例。孩子平常不遲到、不早退、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最近的一次考試沒有考好。父母說:“雖然你這次沒有考好,但是爸爸媽媽知道你努力了,因為你不遲到、不早退,上課認真聽講,作業也能按時完成。”孩子自知沒有考好,心裏難免緊張或內疚,在這種情況下不但沒有被批評,反而聽到讚美之詞,這本身就是一種觸動。同時,他聽到父母肯定了自己的學習態度,就會自覺自願地繼續保持這種學習態度,而這顯然是有利於學習的。

由此,孩子從父母的讚美中看到了自己的優勢,不僅奠定了自信心,還能夠形成正向的自我價值感。

(2)讚美有底線—符合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標準

這一點很容易理解。我們總不能誇孩子:“你在小賣部裏偷東西,居然沒有被發現,你好棒啊!”“你怎麽這麽厲害!你一個人跟三個同學打架,你都打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