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講義

第二章 明史體例

字體:16+-

附明代係統表

《史》包紀、誌、表、傳四體,各史所同,而其分目則各有同異。《明史》表、傳二門,表凡五種:其《諸王》《功臣》《外戚》《宰輔》四種為前史所曾有,又有《七卿表》一種則前史無之。明之官製,為漢以後所未有,其設六部,略仿周之六官,魏以錄尚書事總攬國政,六曹尚書隻為尚書省或中書省之曹屬,直至元代皆因之,明始廢中書省,六部尚書遂為最高行政長官。又設都禦史,其先稱禦史大夫,承元代之禦史台而設,謂之都察院。六部一院之長官,品秩最高,謂之七卿。此製由明創始,故《七卿表》亦為《明史》創例。

傳則《後妃》《諸王》《公主》、文武大臣相次而下,皆為前史所已有。其為專傳者,除《外國》《西域》兩目亦沿前史外,尚有十五目,而前史已有者十二目,前史未有者三日。前史已有者:《循吏》《儒林》《文苑》《忠義》《孝義》《隱逸》《方伎》《外戚》《列女》《宦官》《佞幸》《奸臣》;前史所無者:《閹黨》《流賊》《土司》。此亦應世變而增設,其故可得而言。

宦官無代不能為患,而以明代為極甚。曆代宦官與士大夫為對立,士大夫決不與宦官為緣。明代則士大夫之大有作為者,亦往往有宦官為之助而始有以自見。逮其後為他一閹及彼閹之黨所持,往往於正人君子亦加以附閹之罪名而無可辨。憲宗、孝宗時之懷恩,有美名,同時權閹若梁芳、汪直,士大夫為所窘者,頗恃恩以自壯,後亦未嚐以比恩為罪。其他若於謙之恃有興安,張居正之恃有馮保,楊漣、左光鬥移宮之役恃有王安,欲為士大夫任天下事,非得一閹為內主不能有濟。其後馮保、王安為他閹所擠,而居正、漣、光鬥亦以交通馮保、王安為罪,當時即以居正、漣、光鬥為閹黨矣。史言閹黨,固非謂居正、漣、光鬥等,然明之士大夫不能盡脫宦官之手而獨有作為。賢者且然,其不肖者靡然惟閹是附,蓋勢所必至矣。其立為專傳,為《明史》之特例者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