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地理

第一節 人口地理特征

字體:16+-

人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體。人口地理特征包括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數量、增長速度、構成和分布的發展變化條件與特點。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我國人口地理學的研究曆史較短,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戰略問題。寧夏是我國少數民族廣泛聚集的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受當地民族文化、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地理環境和地方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其人口地理特征表現出典型的地域性。

一、人口增長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變動是通過人口自身繁育和死亡的自然變動以及遷移的機械變動實現的,寧夏的人口變動以自然變動為主。總體而言,新中國成立前,寧夏人口增長緩慢。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各個時期,寧夏總人口增長較快(圖3-1)。

根據不同時期寧夏人口增長的速度(圖3-2),可將寧夏人口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50年至1979年。這個階段寧夏人口增長最快,1950年為66.33×104人,到1978年,已增至355.58×104人。其間,除了三年經濟困難時期人口自然增長率一度低至2.68‰外,其餘年份人口增長率均在20‰以上,到196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迅速達到38.79‰。從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寧夏總人口增長了82.99%。寧夏成為這一時期全國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

圖3-1 1950年以來寧夏人口變化曲線

圖3-2 1950年以來寧夏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

第二階段是1980年至1989年。1980年全區人口為373.72×104人,1989年已增加到454.81×104人。受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開始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寧夏1980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0.24‰,到1985年下降到13.30‰,隨後逐漸回升,1989年時達19.21‰,但較第一階段人口增速有所減緩。

第三階段是1990年至今。1990年全區人口總數為465.68×104人,2012年為647.19×10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90年的18.82‰下降至2012年的8.93‰。這一時期寧夏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口素質明顯提高,計劃生育國策得到嚴格執行,使得人口快速增長的趨勢有所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