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經典電影讀解

六、開啟真正的3D電影時代:《阿凡達》

字體:16+-

☆ 影片檔案 ☆

片名:阿凡達

英文:Avatar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編劇: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薩姆·沃辛頓、佐伊·索爾達娜、西格尼·韋弗

上映:2009年12月18日

國家/地區:美國、英國

片長:162分鍾/171分鍾(特別版)/178分鍾(加長版)

獲獎:獲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攝影獎、最佳視覺效果獎,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效剪輯、最佳剪輯、最佳混音、最佳原創音樂提名獎等,第67屆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年度最具創意立體電影獎等

美國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因1997年《泰坦尼克號》獲得11項奧斯卡獎,其中包括第70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榮登“世界之王”。隨後14年中,卡梅隆“悶聲磨劍”,終於在2009年年末,花費5億美元打造出“史上最貴”的科幻巨製——《阿凡達》。“阿凡達”源於梵語,意為“神之化身”;在網絡時代的今天,阿凡達指代用戶在虛擬世界中的形象設定。對熱愛科幻作品的卡梅隆來說,“阿凡達”就是他實現人生夢想的契機。眾所周知,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是引領卡梅隆走上電影路的啟明星,進而電影特技、宏大敘事和科幻題材成為卡梅隆電影風格的重心。

早在1995年卡梅隆就完成了《阿凡達》的劇本初稿:半身殘疾的退伍軍人傑克·薩利被派遣到潘多拉(Pandora)星球,通過控製“阿凡達”融入當地納美人的族群,試圖勸說他們搬離家園,以供地球人開采珍稀的地下礦藏。隨著對納美人生活的逐步了解,並被潘多拉星球獨特、和諧的自然生態環境所吸引,傑克開始懷疑自己的初衷,終於在地球人與納美人發生衝突時臨陣倒戈,成為納美部落的新領袖,帶領他們擊退地球人的入侵。卡梅隆總結道:“我的靈感來源十分簡單,基本上都是幼年讀過的科幻小說。”由此可見這個表麵上並不新鮮的科幻故事,蘊含著卡梅隆多年的思考和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