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經典電影讀解

六、天才的人生奇跡:《美麗心靈》

字體:16+-

☆ 影片檔案 ☆

片名:美麗心靈

外文:A Beautiful Mind

導演:羅恩·霍華德

編劇:阿奇瓦·高斯曼、西爾維婭·娜薩

主演:羅素·克洛、詹妮弗·康納利、艾德·哈裏斯等

上映:2001年12月21日

國家/地區:美國

片長:135分鍾

獲獎:獲第74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最佳女配角四項大獎

1.主題與意義:成功與堅強的精神力量

《美麗心靈》是一部改編自西爾維婭·娜薩(Sylvia Nasar)於1995年所著的,關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福布斯·納什的傳記的同名電影。這本書吸引導演羅恩·霍華德的卻是其中關於納什與偏狂型精神分裂症(Paranoid schizophrenia)——“患有偏狂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通常被妄想性幻覺所穩定控製,並伴有經常性的幻覺(特別是聽覺類型事物)和感知失調”[13]——做鬥爭的故事。美國現階段有兩百多萬偏狂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西爾維婭·娜薩將納什的生平整理成傳記,霍華德將之改編成電影後,頓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以及社會的長期關注。納什用他的高齡以及個人的巨大成就,告訴公眾這種病症是可以被克服的。就這個意義——對社會公益與人類的福祉上看,電影同樣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做出巨大的貢獻。與此相同的還有《象人》《雨人》《阿甘正傳》(雖然有很強的象征性)等。西爾維婭·娜薩自己也說:“一部有著羅素·克洛(納什的扮演者)的電影能達到我的書所不能及的程度,它的故事告訴你一個事實:還有許多不同的人正遭受著這種疾病,而同時,它又強調,這種病是能夠被克服的。”[14]

2.人物分析:主人公納什的生命困苦與破局

電影用線性的方式敘述了納什從青年時期入普林斯頓大學到晚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故事。青年的納什有著許多天才都有的共性:聰明絕頂,目空一切,行事極端甚至有些專斷,極度渴望做大事證明自己,但卻不會交際。這給他的人生埋下了許多危險的伏筆。他之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也可以看作是所有矛盾的爆發。幸虧有著堅強的妻子艾麗西亞對他不離不棄。這也成了他瀕臨崩潰時唯一的支柱。但解決這一切最終還得靠自己,靠自己的意誌。在這裏導演和傳記作者的看法是一致的——相信自我意誌的力量。最終,納什克服了自己的精神妄想。雖然隻是克服並不是消除——查理斯、查理斯的小侄女、帕切爾還不時出現在自己身邊——但是他們畢竟不能再對納什產生影響。這使人想起康德的道德哲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觀點:為了實現自由而必須自律。人的本體是自由意誌,自由是自發的,隻受它自己的規定,不受任何經驗的外在事物規定,這個自己的規定就是“自律”。雖然有著天才的頭腦,但是所謂的性格上的“弱點”最終把他納什推向毀滅的邊緣。導演在納什發病之前為納什設計了三個主要的細節上的困境:交際差沒有人緣、與漢森打賭失敗、堅持獨創性卻被導師的一番話與行為打擊。根本上,對於除了數學其他幾乎一無所知的納什來說,這些困境就是他的地獄。即使不離不棄的妻子艾麗西亞用盡一切方法,但還是無法挽救這個看著即將破碎的家庭。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當納什意識到解決這一切必須得回到自身的時候,他對自己幻想出來的好友查理斯說:“我今後不會再對你說話了。”他踐行了自己的這句話,用信徒般的堅韌意誌,克服了幻覺對自己的困擾。一個最明顯的標誌是,老年重新回到教學崗位的他用玩笑般的話問學生,能否看到站在自己身邊的陌生人。這種輕鬆的態度表明他真正回到了自由身。傳記電影的一個優勢是,創作者往往不需要冥思苦想就能觸及最深刻最複雜的道理,因為傳記本身已經具備了這些特點。即使《美麗心靈》隻選取了納什生活中幾個主要的事件,但是這些事件所代表的真實性,所涉及的過程的複雜性,已經很能表明生命的困苦與如何破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