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波特在人格研究中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在研究对象上,他以正常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与弗洛伊德等早期人格理论学家不同,他认为紊乱人格与健康人格没有机能上的类似性,应该以健康的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来建立人格理论。
一、合理研究人格的方法
奥尔波特视个体的人格为一独特的、复杂动力系统,要了解个体人格的全貌,尤其是每一个体的独特人格结构,单用一种方法,仅对其一两个侧面进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人格研究必须采用“合理的方法”(Allport,1961,p.395)。所谓合理的方法,必须在客观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运用高信效度的评鉴程序搜集资料,并对结果的意义加以解释。观察和对意义的解释是人格研究的中心。评鉴则是对观察对象做出科学解释的重要一环。没有观察,人格研究就成了无本之木;没有科学的评鉴技术,观察得到的结果也只能止于思辨;没有对结果意义的解释,人格研究将无法上升到质的层面。观察、评鉴和解释是人格研究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
二、人格研究的侧重点
(一)一般规律研究法和特殊规律研究法
奥尔波特把研究人格的策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般规律研究法(nomothetic)和特殊规律研究法(idiographic)。一般规律研究法试图在普遍意义上理解人的行为和人格,了解群体中某一人格特点的分布,以及个体这一人格特征在群体中的位置。一直以来,人格测量和描述的一般规律研究法被广泛采用,这是根据共同特质来从事人格研究的一种方法。特殊规律研究法则是为了了解某个特定个体的行为,以理解特定个体的机能为主要目标,研究人格的特殊规律。奥尔波特更推崇这种个案研究法,这种方法更注意每个人的独特性,试图确定各种特质在不同人身上的独特组合,通过这种组合来说明一个人独一无二的人格。如果让你和你的朋友同时列出5到10个特质词来形容你自己,你会发现,朋友的描述与你的描述不尽相同。因此,他认为研究者有责任去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不至于掩盖一个人特有的行为倾向。尽管如此,奥尔波特本身所进行的研究中,却仍然以一般性的研究方法为多。
习栏6-2
人格研究的合理方法总汇
奥尔波特归纳了52种合理的人格研究方法,共分14类。他认为心理学家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避免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搜集资料。当然,下面的分类是人为的,类别之间可能会有重叠。
一、文化模式研究
1.社会规范分析 2.成语、格言、文艺作品分析 3.语言分析 4.心理描述(形容词核对、量表分析)
二、生理记录
5.遗传分析 6.生物化学相关物 7.内分泌学研究 8.体形 9.面形、动作分析
三、社会记录
10.个人档案记录(学校、医院、工职、资历、组织等)11.工作分析 12.时间分配 13.行为频率分析 14.社会测量学 15.拓扑心理学(对人、对阻碍物的反应)
四、个人记录
16.日记 17.自学系统指导 18.个人信件 19.主题写作
五、表情活动
20.第一印象 21.外表过细分析(快速摄影分析)22.外表模式分析 23.字相学 24.风格分析
六、量表
25.等级量表 26.记分量表 27.心理图示
七、标准化测验
28.标准化问卷 29.心理测量(动作测验、迷津测验、语言测验等)
30.行为量表(想象、联想、情景测验)
八、统计分析
31.差别心理学 32.因素分析 33.内部因素分析
九、生活情景微型
34.时间样本 35.职业微型 36.欺骗性情境
十、实验室实验
37.一元记录 38.多元记录
十一、预测
39.外观预报 40.趋势预报
十二、深层分析
41.精神科晤谈 42.自由联想 43.猛地分析 44.催眠术 45.潜意识书写 46.幻想分析
十三、理想型
47.理解的图式 48.文艺性格分析
十四、综合法
49.辨别法 50.匹配法 51.全过程分谈 52.个案分析
(摘自陈仲庚、张雨新,1986,pp.351—353)
(二)个人档案技术
奥尔波特推崇的特殊规律研究方法体现了其注重人格独特性的理念,其目的是要研究一个完整而真实的个体,防止平均数分析对个体特殊性的掩盖。怎样才能研究某一特定人的人格呢?奥尔波特提出了许多方法,其中,个人档案技术是最典型的方法,这是通过个人日记、自传、信件、作文或采访报道等资料来决定人格特质的数量和种类的技术。例如采用逐字记录的第一人称叙述法、谈话、日记和信件、开放式问卷,还可能是个体创作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雕塑、书法、信手涂鸦、握手、言语表情、笔迹、步态和自传等等。
奥尔波特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珍妮信件的分析研究。他对于“珍妮信件的分析研究”(letters from Jenny),是其个别性研究中非常有名的,成为人格特殊规律研究方法的样板。
珍妮(Jenny Grove Masterson)(假名),1968年出生于爱尔兰,5岁时移居到加拿大,她有五个妹妹、一个弟弟。珍妮18岁时,父亲去世,弟弟和妹妹从此就很依赖于她的照顾,因此当她与一铁路视察员结婚时,家里人很不高兴。1897年她的丈夫去世,不久,珍妮的独生子罗斯(Ross)出生,她辛苦工作,并全心照顾罗斯,为了儿子她拒绝了再婚,母子相依,直到罗斯去普林斯顿(Princeton)求学为止。在二年级时,罗斯从军服役,当其被派往法国的前夕,珍妮前往普林斯顿去探望他,在那里遇到了罗斯的两位朋友:格伦(Glenn)和伊莎贝拉(Isabell),此二人就成了珍妮以后通信的对象。从1926年3月开始到1937年10月珍妮去世为止,11年间珍妮共给两人写了301封信(Hergenhahn,1990)。
当罗斯由海外回来后,他几乎是完全变了,除了在普林斯顿完成了学位以外,所遭遇到的是一连串的失败,罗斯爱上了一个女人,并经常与母亲吵架,主要的原因是罗斯瞒着母亲秘密结婚了。珍妮狂怒之下,将罗斯赶出家,并表示不要再见到他。此事之后珍妮与格伦和伊莎贝拉联络(两人均已结婚,在美国东部某城任教),她们同意和珍妮通信。后来,罗斯抛弃了妻子与另一女子相好,使得母子关系更僵。但是,罗斯的身体也变得很糟并早逝。
另据温特(Winter,1993,1997)的报道,实际上罗斯乃是奥尔波特大学时的室友,而奥尔波特和珍妮也非常熟悉,她的那些信就是写给奥尔波特和他的妻子亚达(Ada)的,也就是上述的格伦和伊莎贝拉,但在原有资料中全用了假名。
奥尔波特请了36位评定者来阅读珍妮的所有信件,每个评定者依据信件写出珍妮的人格特质,共计获得了198个特质来描述珍妮的人格特征。再将198个特质进行归并后得出8个中心特质。
表6-4 不同方法对珍妮中心特质的分析结果的比较
(资料来源:Allport,1966)
后来,鲍尔温(Baldwin,1942)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奥尔波特的资料,结果证实了8个中心特质。1966年奥尔波特的一位学生培杰(J.M.Paige)用电脑对珍妮的信件进行了内容分析以及因素分析,结果得出了八个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培杰所得结果和奥尔波特所获得的,除了其中一、两项之外,其他都十分接近。比如两人都评定珍妮具有攻击倾向、具有独占性、感情用事、具独立性及自主需求、重感官的享受、有自怜的心理等。因此,奥尔波特觉得电脑的运用并没有提供更多的资料,事实上他认为那些评判者根据主观印象所作的分析,更能有助于对珍妮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