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

第一節 理論特色

字體:16+-

人格心理學有三種不同的研究取向——人格的臨床取向、人格的相關取向和人格的實驗取向。可以說,人格的實驗取向是行為主義的一個重要的理論特色。

實驗取向的研究係統操縱、控製變量以建立起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係,而臨床取向和相關取向的研究卻不控製變量。與臨床研究和相關研究相比,實驗研究具有以下三個特色:第一,可以研究許多被試;第二,強調可適用於所有人的心理機能的普遍規律;第三,研究者可以直接操縱、控製自己感興趣的變量。

華生在他的第二本專著《以一個行為主義者的觀點看心理學》中,強調對外顯行為進行客觀研究,反對使用內省法和對內部事件的研究。他認為心理學就是要研究刺激和反應之間聯係的形成問題。

華生所倡導的行為主義和刺激—反應心理學對當時整個心理學領域,特別是對20世紀40~50年代早期的人格心理學有深遠的影響。“那時人類機能的普遍模式是電話交換台模式:刺激—插入,反應便出來。刺激—反應模式不但應用於動物學習,也應用於兒童發展和社會心理學,當然還應用於人格。這既體現在對人格心理學家感興趣的現象的實驗研究中,如對老鼠的趨近—回避衝突的研究,又體現在用刺激—反應術語闡釋精神分析這類臨床理論上。”

斯金納操作條件作用理論不僅非常注重使用各種強化來影響可觀察到的反應,而且也重視對影響外顯行為的變量的實驗研究。這對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臨床心理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