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我冤枉啊!”
“太后!”
王三桂慌了,赶紧出声辩解。
太后对他的呼喊声不为所动,依旧闭目养神,仿佛已经认定王三桂就是西梁帝的人。
一旁的小马子也毫无作为,没有半点帮忙说话的打算。
死局。
“太后我真的冤枉!”
“我真不是陛下派来的!”
王三桂还在挣扎,他可不想交代在这里。
他还要出宫,还要传宗接代,还有一腔抱腹(李云熙)。
怎么可以死在这里!
突然,王三桂的眼睛里闪过一道精光,仿佛想到了什么。
于是心一横,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没错,我就是陛下派来的!”
“太后你今日要是杀了我,陛下马上就会过来!”
此话一出,太后果然有了反应。
“等等。”
“把他带回来,哀家有话要问。”
两个护卫又把王三桂押回屋内,死死擒住王三桂手臂,只等太后下一步指示。
“你居然承认你是皇帝的人?”
“真有意思。”
“那就给哀家详细说说,皇帝是怎么打算的。”
“只要你老实交代,哀家就考虑留你一命。”
太后的眼中暗暗闪烁怒火,但又像是玩味,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小马子也是在一旁唱起白脸,善解人意的提点道。
“小桂子呀,你有什么就说什么吧。”
“太后言而有信,既然说了留你一命,肯定不会食言。”
“你可不要辜负了太后洪恩。”
然而,王三桂非但没有交代,用力挣脱了两个护卫的押解,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重重磕头。
“太后,小人死罪!”
“居然敢口出狂言欺骗太后,自称为陛下的人。”
“还请太后责罚。”
此话一出,房间内顿时沉默一片。
小马子一脸懵逼的看着王三桂,合计着这小子搁这说书呢,大变红白脸?
就连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太后都是忍不住眉毛一挑,眼神里充满被戏耍后的怒火。
“好啊,你当真是活腻了!”
“居然敢戏耍哀家!”
太后发怒。
一瞬间,屋内所有太监宫女齐刷刷跪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触了霉头被太后迁怒,和王三桂一起丢了脑袋。
然而,造成这局面的罪魁祸首王三桂非但没有求饶,反而是顶着太后怒火就像嚷嚷。
“小人不敢戏耍太后,要是太后您想要小人的命,小人定当洗干净脖子只等闸刀落下。”
“只是小人生死是小,太后您名声是大。”
“小人实在是不想别人说太后您不分青红皂白就杀人,迫不得已这才说了谎话。”
王三桂嘴皮子抹油,突突突说个不停,口齿伶俐,一点不带卡壳。
一连串轴咕噜话下来,太后的怒火也被消了大半。
“这么说你倒是为哀家考虑了?”
闻言,王三桂眼睛一亮,赶紧抬起头,满脸真挚地看着太后,硬是挤出了两滴泪水。
“是啊太后,小人刚进宫时就听说您贤德有才,上能垂帘听政下能教子有方,心中十分仰慕。”
“从那时起小人就下定决心,定要尽心尽力服侍太后您。”
“哪怕只能远远看上您一眼,小的也就死而无憾了。”
“从始至终,小人可从没有背叛您的想法,更不可能替皇上监视您。”
“还请太后明察!”
王三桂声泪俱下,说得绘声绘色,仿佛确有其事。
就连小马子这样能混成太后红人的老太监,一时间都拿捏不准王三桂的真实想法。
太后虽然不信,但她毕竟是个人,而且还位高权重,自然十分喜欢听这些有水准的马屁话。
“油嘴滑舌,说的比唱的好听,该打!”
“太后教训的是,确实该打。”
眼见太后态度好转,从杀头变成了该打,王三桂赶紧抓住机会趁势而下,毫不犹豫的举起双手,啪啪给自己掌嘴。
当初他为了活命,可以逃到西梁当太监。
现在他为了活命,同样也可以在太后面前装孙子。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等到将来他得势后,这些屈辱定当百倍奉还!
果不然,王三桂滑稽的模样顿时让太后喜笑颜开,所有怒火烟消云散,声音里甚至有了一丝喜爱。
“哈哈,你这家伙倒是有趣,简直就是天生的奴才命,不当太监都浪费。”
“方才哀家只是对你的略加考验,没想真的杀你。”
“你那颗奴才脑袋还是留在你脖子上最好,不然哀家上哪再去找你这样的人才。”
危机解除。
王三桂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落回肚子,长舒了一口气。
还好他机灵,反应过来皇上口谕的事不可能走漏风声,猜到这是太后的试探。
要不然他今天还真有可能人头落地。
想到这里,王三桂又忍不住在心中唾骂赵无极这个老阴比,把他推进了这样大的一个火坑。
经过今天的事,太后已经对他有了深刻印象。
想要从皇权纷争中抽身,俨然是不可能。
只能见机行事。
太后看了眼王三桂,幽幽开口。
“小桂子,你有没有什么才艺啊。”
“只要是能打趣逗乐的,都可以拿出来展示展示。”
“要是能让哀家开心,自然有赏赐。”
经过刚刚的事,太后已经对王三桂彻底放下戒备,准备把他留在身边当个小乐子。
在她看来,像王三桂这样贪生怕死的人,不可能铤而走险给皇帝当眼线。
倒也不怪她识人不清,而是王三桂的演技太过精湛,她看不穿。
“回太后,这才艺嘛,小人自然是有。”
“但小人觉得,您现在不适合游戏嬉乐。”
王三桂的话顿时引起太后的不满,一旁的小马子更是暗吃一惊,狠狠瞪了王三桂一眼。
“说什么呢,太后处理政务劳累,还不能休息放松了?”
“还不赶紧掌嘴。”
王三桂没有理会小马子的斥责,反倒是满脸认真地仔细瞧着太后,煞有其事道。
“太后,小的不是在危言耸听。”
“您……”
“确实快病入膏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