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的餐桌:二戰各國戰地飲食傳奇

前 言

字體:16+-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句在中國幾乎盡人皆知的俗語是對一條軍事準則最為高度的概括,即後勤乃行軍作戰之基礎。這是古今中外亙古未變,任何名帥智將都無法違拗的戰場鐵律,無論多麽強大的軍隊,一旦後勤斷絕,其失敗將難以避免,覆亡隻在朝夕之間。古往今來,因為糧道被截、後勤不濟而致喪師敗戰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在戰國時期著名的秦趙長平之戰中,趙軍主將趙括中了秦國名將白起的圈套,率軍貿然出擊而深陷重圍,糧道被切斷。趙軍斷糧四十六天後軍心潰散,突圍失敗,趙括陣前身死,四十萬趙卒慘被坑殺,戰國爭霸之勢為之一變。在現代戰史上也不乏類似的案例,在二戰時期的北非戰場上,有“沙漠之狐”之譽的德軍名將埃爾溫·隆美爾曾以狡黠詭詐的戰術和敏銳大膽的行動,指揮劣勢兵力將英軍打得落花流水,千裏躍進埃及。然而,隆美爾最終由於後勤補給不暢,作戰物資匱乏而止步阿拉曼,隨即被物資充足的英軍擊敗,無力摘取飲馬尼羅河的桂冠。

“糧草先行”中的“糧”是指兵士食用的糧食,而“草”是喂養戰馬馱畜的草料,這是古代軍隊作戰的兩大基本物資。現代戰爭中軍事後勤的內容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供馬匹食用的“草”已經變成了消耗甚巨的武器彈藥和維持各種作戰平台運行的動力燃料,相比之下“糧”的核心內涵幾乎沒有變化,歸根到底依然是軍人充饑解渴,保持體力和精力的食物。在軍隊後勤事務中,除了武器裝備之外,最重要的莫過於食物,充足且富於營養的飲食不僅可以保證士兵的健康和體力,更能激發高昂的士氣,堅定必勝的信念,高效的戰地飲食供應是部隊戰鬥力的源泉,也是贏得勝利的必要條件。反之,數量不足、品質低劣、缺乏營養的食物不僅有害於士兵的健康,更會令部隊鬥誌喪失、軍紀渙散,而斷糧斷水對於軍隊戰鬥力更會造成毀滅性打擊,導致未戰先敗、不戰自潰的局麵。因此,“民以食為天”這句至理之言放諸戰場的話就是“軍以糧為本”,古今中外的著名將領對士兵的飯碗都給予了高度關注。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