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第一次來上海工作,在懸疑作家蔡駿的文化公司做了一名文字編輯,成了《懸疑世界》雜誌編輯部的一員。
在成為編輯之前,我是一名懸疑推理小說愛好者,從大學時代便開始閱讀各種懸疑推理雜誌,那些年國內能叫得上名字的,我幾乎都看過,諸如《膽小鬼》《懸疑誌》《謎小說》《推理》《推理世界》《最推理》《推理誌》《推理大師》《懸疑世界》《漫客懸疑》《男生女生(金版)》《午夜小說繪》《最懸疑》《漫繪驚歎號》《百花懸念故事》等等。
後來,這些刊物都難逃停刊的命運,與我的閱讀生涯一次次揮手告別。
2014年,我第一次擔任長江文藝出版社懸疑年選的編者,開始了我的年選選編生涯,沒想到至今居然堅持了八年之久。
這八年裏,我親曆了上述懸疑推理雜誌的停刊,仿佛送別了一位位伴我同行多年的老友。
告別雖然艱難,但更艱難的是,今後我要獨自前行。
絕大多數懸疑推理雜誌陸續停刊後,眾多作者(尤其是想出道的新人)無處投稿,也讓我在選編年選時捉襟見肘,不知該到哪裏去組稿。所以,我試著從網絡平台和高校推理社刊中發掘一些有亮點的作品,盡可能地給新人作者一些露臉的機會。於是,在我的“改造”下,懸疑年選逐漸變成一本選題更偏向“推理”的懸疑推理“年刊”,也算是為數不多的願意推介新人新作的平台。
其實我心裏很清楚,這樣一本隻選當年發過的二手稿的合集,對新人作者來說也是杯水車薪,“一年一度”的曝光率不會帶來什麽實質上的改變。包括國內目前幾個以推介新人為主的推理小說獎,比如我自己前幾年創辦的“華斯比推理小說獎”以及“QED推理小說獎”(時晨、雞丁、陸燁華聯合創辦)和“中國原創推理星火獎”(張小貓、別問、己莫為聯合創辦),都隻是聊勝於無。如果獲獎作品無法在公開平台(尤其是實體平台)發表並被更多讀者讀到,新人作者無法被大家認識,那麽這些獎項最終也隻能淪為可有可無的“自嗨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