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陪你讀史記:世界AB麵

張釋之:正直是正直者的墓誌銘

字體:16+-

古代皇帝擁有生殺大權,並且經常為別人提供投胎服務,所以身邊親近的人,即使是結發妻子侍候他們時,都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可偏偏有一些耿直的外臣,他們在和皇帝意見相左時敢於堅持己見,不讓溜須拍馬的大流淹沒自己的聲音,他們也並非魯莽不怕死,隻是願意以一己之身守護世界的秩序和真理。張釋之就是這樣的人。

張釋之是今天的河南人,他有個哥哥叫張仲,倆人一起生活。漢朝有一種拿錢買官的模式,哥哥花了點錢,給張釋之捐了個在朝廷供職的工作,當騎郎。這個工作內容其實很輕鬆,平時就站在宮殿外守衛皇帝,皇帝出行的時候,則騎著馬在旁邊跟隨。事情少,工作性質普通,也沒什麽刺客之類的助攻讓張釋之表現自己,於是,張釋之在這個崗位上一站就是十年,十年間庸庸碌碌,純混一口飯吃。如果他從18歲當上騎郎,現在已經是28歲的青年人了。雖說這個年紀即便在古代也不算壯年已逝,但無論從年齡還是身體機製來說,絕對算浪費了一個人一生中最有精力和幹勁的十年。

張釋之也感覺到了前途迷茫,準備辭職另找出路。好在,即使他沒機會在皇帝麵前表現一二,但日常人際交往間的為人處世,足以讓他在同事之間有點存在感。頂頭上司、時任中郎將的袁盎是個合格的人力資源,他早就注意到張釋之的品格優良,聽說他要辭職,趕緊先挽留下來,然後親自去求皇帝,給張釋之調崗,做謁者。謁者的工作內容是負責幫皇帝傳達命令,雖然還是沒啥技術含量,但好歹能跟皇帝近距離接觸,剩下的機遇,就靠自己把握了。

文帝決定親自麵試一下這位“考生”,已經浪費十年光陰的張釋之也很急切地想露一手,見到文帝就開始大談特談治國大策,什麽商周滅亡,春秋戰國的曆史故事講了一堆,誰料,文帝不耐煩了,擺擺手叫停說:“別扯那麽遠了,說點眼前咱能實施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