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第069章 土地和田稅製度改革

字體:16+-

“洪武二十五年,朝廷戶部有個統計數目,當時官田約為130餘萬頃,大概占二成不到,私田約750餘萬頃,占八成多,總計約為880萬頃,是民田多而官田少的格局。”

解縉看了一眼徐欽,故意頓了頓,複又說道:

“官田的主要來源,其一是繼承自元朝貴族的官田,其二是沒收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的田產。”

“除了這些沒收田產劃為官田之外,江南蘇鬆嘉湖等州府的惡富民豪,大多也因連坐罪,被沒收了田產。”

所謂惡富民豪,徐欽知道。

是指自宋末傳承至元末,盤踞在江南的蘇鬆嘉湖等州府,本地士大夫,高門豪族。

“官田中除了皇室、藩王、勳貴等擁有的田產,還有不少屯田,分為軍屯、商屯、民屯。”

“商屯和民屯數量很少,多指宅基地邊上私開的荒地。”“而屯田主要是指軍屯,各地衛所開墾的,供官軍俸糧生活。”

“所謂私田,則是以各鄉鎮村統計上報的,分屬於各地鄉紳地主的農田。”

解縉思考了片刻,接著說道:

“現在大明的耕田、耕牛、種子等歸屬權而言,官田屬於朝廷所有,分給藩王、勳貴、軍隊使用。

“而私田則屬於鄉紳地主。”

“鄉鎮主要擁有土地的,除了豪紳地主,還有自耕農,而絕大多數是佃農。”

解縉說得很詳細。

不愧為當代奇才,就連數據都記得一清二楚。

明顯在這方麵下過功夫,不僅是隻為賦寫詩詞與對聯,單純的秦淮飄客。

雖然數據記不太清,但對於明朝田稅製度等,深諳曆史的徐欽還是熟知這些的。

此時,他對這位表麵上桀傲不馴的解縉,態度也有一些改觀。

朱高煦對大明的土地,田稅製度同樣有所了解。

“解先生說得很好,那接下來按朝代區別,簡要分析唐朝、宋朝、元朝三朝,跟現在有什麽區別,由此來理解土地製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