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小番——”
一聲響徹雲霄的嘎調,讓整個劇場的觀眾們都覺得一陣頭皮發麻的感覺,就像三伏天吃了一根冰棍一樣的過癮。
值了。
就這麽一聲,這出戲就值了!
當年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就是一位很有名氣的老生演員,隻要一貼出《四郎探母》,票馬上就能賣滿。
但是開場的時候,不管他多賣力氣,旦角的演員表現的多好,台下的反應都是平平。
從他的角度看下去,有不少觀眾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
但是到了最後要唱嘎調的時候,所有人全都是精神抖擻了起來,大家都是屏氣凝神,準備聽他的這一句嘎調。
這要是換了一般人,心態不好的,估計這個時候就唱不上去了。
不過,這位角兒可以說是非常的穩健,這一聲嘎調也是非常的精彩,聲音高亢,聲色也非常的清亮。
台下的戲迷們都是為了這一聲而來的,聽到這裏,也都是炸了鍋一般的兜四底的叫好。
但是,讓人震驚的事情出現了,一整出的《四郎探母》隻不過是唱了一個第一折的《坐宮》,後麵還有十一折戲呢,聽完了嘎調,有不少戲迷站起來就走。
聽過癮了。
過去的戲迷就是這麽有個性,對角兒的態度非常的有意思,你說他捧角兒吧,有的時候,台下撅角兒,喊倒好喊的最起勁的,往往就是他們。
就像現在,某位巨星開演唱會,聽完了巨星的第一首歌,一半的觀眾直接就退場了,估計這位巨星心態都要炸了。
裴琰之唱的是馬派,這一出《四郎探母》也是馬連良先生當年最喜歡演出的一場戲,常常用來當做打炮戲來演出。
在民國時期,有一個小傳言,就是說,馬大師唱《四郎探母》叫小番,沒有嘎調,還有觀眾們津津樂道的說,這是老奎派的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