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們離別十五春,
我和你沙灘會兩離分。
聞聽得老娘就來到北郡,
因此上巧改扮黑夜裏探望娘親。”
楊延輝(裴琰之)唱的是情深意切,而且第一句的高腔響徹雲霄,台下的觀眾們不住地鼓掌叫好。
《四郎探母》這出戲,從這一刻開始,進入到了真正的戲核。
後麵的見娘,見妻,哭堂,是這出戲最精彩的地方,幾乎看過這出戲的人,就沒有不跟著落淚的。
《四郎探母》這出戲,為什麽會這麽受歡迎,就是因為這出戲對於老生來說,太考究功夫了,這是一出老生的重頭戲,從最開始《坐宮》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吊場,也沒有龍套打旗的,就靠老生演員一個人在台上唱念,還要把觀眾給吸引住了,這需要多好的功夫啊。
這出戲最難的地方其實在於唱,這出戲可以說是將京劇的所有板式全都給表現出來了,慢板、原板、快原板、二六、流水、快板、回龍直到嘎調及反西皮,唱腔豐富卻也繁多,特別的西皮的板式整體來說偏向激昂,對於演員的嗓音要求就更高了,所以,這出戲,不是好角兒,他都不敢貼出來唱。
所以,這出戲也被稱作為老生的試金石。
這出戲還有一個最大的看點,就是配角的齊整,所謂紅花還要綠葉配,《四郎探母》中對配演班底的要求非常之高,鐵鏡公主,蕭太後,楊宗保,楊延昭,佘太君,就算是那兩個插科打諢的國舅都要找好角兒來配。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了開頭旗鼓相當的鐵鏡公主,沒有了薑桂香的扯四門的娃娃腔,沒有了佘太君的那一句“一見嬌兒淚滿腮”,就算是楊四郎再賣力氣,這出戲也會失色不少。
所以,從頭到尾,飾演楊延輝的老生演員都需要提著一口氣,如果被配演的演員搶去了風頭,那麽這出戲就算是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