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小熊猫”这是小熊猫栖息地的名称。
说得是小熊猫到处浪的性子。
本以为接下来的动物不会有什么惊喜。
没想到没多久又遇到了长相酷似猫头鹰的褐林鸮。
圆圆的大眼睛看起来也是蠢萌蠢萌的。
要不是有个锋利的鹰勾嘴,还真容易以为是人畜无害的大鸟。
不过虽然大眼睛很可爱,但是很显然,比起小熊猫,却是远远不如。
李浔和李萌萌一路前行,走着走着便回到了起点处。
电瓶车的停车处往右两百多米,便是吃饭的餐厅。
逛了半天,此时也到饭点。
餐厅的饭菜有盒饭和簸箕餐,李浔和李萌萌自然是尝试簸箕餐的。
份量挺足,在簸箕的中间有一碗倒扣的卤米饭。
一个去了壳的茶鸡蛋,一个烤得香喷喷的鸡腿。
三块比较费的腊肉,一大块卤的豆腐干,一团萝卜丝。
还有一份土豆胡萝卜块,以及一块西瓜。
另外还送了一大碗西红柿鸡蛋汤。
这个量,肯定是足够吃得饱的。
可惜腊肉实在是肥腻,对于李浔和李萌萌来说,不大喜欢。
不过最让两人好笑的,是上面飘着的一根青菜。
营养搭配倒是很均衡,味道上,只能说还行。
说是簸箕餐,但是从卫道上来判断的话,倒是跟普通快餐差别不大。
就是味道香一些,菜品的样式也齐全一些。
最可惜的就是温度,依然不是那么的热乎。
一餐下去,两人在讨论下午的安排,却没想到,接二连三的电话都打了过来。
两人都各自聊了好一会,这才接完了全部电话。
“这群家伙,商量好的吗,都这个时候打电话过来。”
“刘洋和少冲要摆酒了,我们去不去啊。”李萌萌倒是不在意。
现在她开不开直播全凭心情。
刚刚接电话的基本都是她,倒也不怎么在意。
“他们要摆酒了啊?这么快,什么时候?”李浔有些惊讶。
“之前他们就是结婚前出来浪,现在自媒体的道路走通了,摆酒解决人生大事也很正常,毕竟日子也是早就选好的了。”
“说起来,他们也一直在感谢你,要不是你的直播给了他们灵感,那么自媒体这件事就遥遥无期了。”
李萌萌刚说完,李浔却是摇摇头:“这才哪到哪,刚刚当上自媒体而已,未必有多好,以后要忙碌的事情很多,说不定他们还会后悔呢。”
“你想多了,他们做自媒体的这段时间以来,净收入已经超过了300万,换成上班的话,保不准要做不知道多少年,才能达到这种程度。”
李萌萌也是反驳他,继续说道:“你太小看现在自媒体做得好的收入了。”
“300万?”李浔有些惊讶,“确定有这么多吗?”
“现在视频是个趋势,能看懂这一点的不多,看懂了能做出好内容的更少,好的内容还有人买单的,那就更少了。”
李浔想了想,这才点点头。
也对。
有句话说这么说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
他们刚好抓住了自己的机缘,一飞冲天也不算太过稀奇的事情。
如果真的有这么好的收入,那的确是值得开心的。
比起上班,真的要强太多了。
“也是有道理的,那就真的是要祝福他们了,看来财富自由也不远了。”
“这你就不懂了吧,比起财富自由,现在的生活自由才是他们最看重的。”
面对李萌萌的话,李浔却又是摇摇头:“没有财富自由的话,生活自由就是一句空话,生活是需要花钱的呀。”
“咦,你这么说,好像也是哦……”
李萌萌想了想,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反驳。
她这一路来,看着李浔花钱如流水,看得都胆颤心惊。
但是回过头,自己也差不到哪去。
如果没有这么花钱如流水一般的回馈粉丝活动,李浔的粉丝上涨速度绝对不会这么快。
到了每个地方,他们很多时候想的第一件事其实是,给粉丝买点什么。
这都已经成为一只执念了。
不是说要巴结粉丝,而是从这条路走出来的两人,实在是太清楚,其实粉丝的存在才是他们价值的体现。
也难怪那么多流量明星非要炒流量了。
有了流量,自然有了关注度,无论是质疑还是认可,有足够的关注度,就有更大的分蛋糕权利。
不同的是,李浔和李萌萌对于粉丝的态度,就是:你们成就我,我回馈你们。
而不像流量明星,都是在饥饿营销,不断索取粉丝,让他们付出。
“说起来,刘洋还偷偷告诉我,他们还有几个商单在谈,如果都能谈得拢,说不定下次见面,他们也是千万小富翁了。”
李浔顿时咧了咧嘴:“哟?那这不得吃穷他们?”
“想法是不错的,我也支持,嘻嘻。”李萌萌深表认可。
“那后面还有谁打电话。”
“刘洋的闺蜜,孟玉兰和艾媛媛。”
“她们?”
李浔听到这两个名字,思绪一下子就拉回了病**。
那两个奄奄一息的女孩子。
当时依靠金针渡穴的古针灸之法,硬生生吊住她们的一口气,从鬼门关上拉回来。
从悬崖上滚下去的两人,被他给救了回来。
后来他们还一起去稲城亞丁跋山涉水,一起经历暴雪的侵袭。
“她们怎么找这个时候打电话?”
“她们说,这不是快过年了吗?想问问我们接下来去哪里,找我们一起玩。”
这话一出来,李浔顿时哭笑不得。
“要过年了不去家里,跑出来玩?”
“关键是,她们这次还是带着父母一起出门。”
“嗯?带着父母?”
“其实关键是她们的父母不放心,也就顺了她们的意,一起出门。”
“可是,要过年的话,不待家里,全家都出门吗?”
“现在的新城市人,过年在不在家的,区别很大吗?”
李萌萌反问了一句,李浔顿时愣住了。
新城市人,的确过年无所谓在不在家。
他们的亲朋好友很多都在老家。
哪怕真的有一些在城市中,也不过三两个。
在不在,其实差不多。
反而还不如全家出游,一起去远方看看世界。
这也是新城市人无奈的选择。
平日里,可能住了几年的街坊邻居都没打过几次招呼。
除非有胆魄整天大门打开,那反而还可能多几个熟人。
“那你最后是怎么回答的?”李浔想了想说道。
“我就说不知道。”
“不知道?”
“对啊,我哪知道我们过年的时候在哪呢?”
李萌萌一脸理所应当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