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旅行,和萌妹子出发

第四百六十六章 城楼门下临安府署

字体:16+-

房车无法进入健水的古城。

于是便在朝阳楼城门外,找了个停车场停车。

此时到了傍晚时分,红色的云霞映衬下,朝阳楼也无比绚烂。

檐角飞翘、画栋雕梁,一副气派辉煌的景象。

四十八根巨大木柱支撑,分成六列阵势,每列各有八根,中间两列最粗大,直通三楼。

其外两列木桩稍细,只通二楼,在最外面的两列柱围最小,仅支撑一楼屋檐。

李浔和李萌萌走到了城门下,从正面看去,顶层檐下悬挂“雄镇东南”巨匾。

“好霸气的话,雄镇东南!”李萌萌不由得惊叹。

李浔却是一语道破这个牌匾的来源:“这是清代书法家石屏人涂晫所书,被誉为云楠著名的四大榜书之一。”

“原来是这样,走走走,我们进去看看。”

李萌萌看了看门洞的位置,向着刻在城门洞上方的“迎晖门”三个字,带头走了过去。

“要不要上去看看?”李浔一边跟着她通过城门洞,一边笑着说道。

“可以上去的吗?”

“当然。”

“怎么上去啊?”

“等下你就知道了。”

李浔带着她一起走过城门洞,站在后面的向着城楼上面看去。

背面的三楼顶部,也挂着几个大字,每个字看比例,应该有将近两米。

龙飞凤舞之间,还有点难以辨认是写什么。

不过李萌萌自幼接触过书法,倒是能认出来。

“飞霞流云,这是四大榜书中的其中一个?”

“不是,这是唐朝草圣张旭的狂草榜书,走,那边有楼梯,我们三楼去。”

李浔在左侧找到了上城楼的楼梯。

李萌萌也欣然同意了。

再云楠这么久,这么气派非凡的城楼,还真是第一次见。

她想看看,上面到底是怎样的。

花了40块钱,两人一起登上了城楼。

由城脚两侧登楼,一楼悬有明代的一口大钟,可供游人撞击,有人推动撞击,声音深沉而浑厚。

李浔和李萌萌倒没有去撞这口大钟,主要是没必要。

先不说要排队,此时天色也渐晚,他们宁可接着天色逛完这座城楼。

每层楼的檐角挂有铜铃,凉风拂过,铜铃也发出了清脆悦耳的声音。

城楼上的木雕屏门,雕镂精细、人物形象也十分生动。

走到里面,一楼是歌舞花灯表演的茶座。

二楼和三楼,则是健水的历史和风景的文字解说,另外还有一些书画和照片展。

看着照片,两人也对于这座朝阳楼有了直观了解和认知。

六百多年的朝阳楼,历经了无数兵灾战乱,也饱受了五十多次大小地震的颠簸。

而今迈入了新世纪,却依然屹立在这里,成为古城的一道屏障。

李浔也忍不住感慨:“难怪清朝雍正时的《健水州志》会对它大加赞赏。”

“这你都知道??”李萌萌吃惊的看着他,“你到底读了多少书啊。”

“说起来,这都是偶然。”

“那《健水州志》写了什么?”

“里面写着,东城楼高百尺,干霄插天,下瞰城市,烟火万家,风光无际,旭日初升,晖光远映,遥望城楼,如黄鹤,如岳阳,实为南中之大观。”

“东城楼,就是朝阳楼吧?”

“没错,在这书中,比喻成黄鹤楼和岳阳楼,可想而知是赞誉十足啊。”

李萌萌忽然有些向往:“虽然我没去看过黄鹤楼和岳阳楼,但是它们名满天下,应该也是无比壮观吧。”

“以后有机会,带你去看看。”李浔笑着说道。

“好呀好呀。”

两人往楼下走去。

此时,红霞逐渐消散,筑巢于檐下的紫燕也纷纷归巢。

它们绕楼飞鸣,啾啾之声不绝于耳。

钟声又一次被敲响,铃声也在风儿的吹拂下叮当作响。

钟声、铃声、燕鸣声,三者不同,却混而同鸣。

就着落日余晖,李浔和李萌萌忽然有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觉。

健水的第一印象,实在是令两人都有些欣喜。

下了城楼后,沿着青石板路径直往前,一条路还没走完,不过几百米的道路右侧,很快便看到像古代衙门一样的建筑。

此时,两只汉白玉雄狮镇守于两侧,大门牌匾上书“临安府署”四字。

门口还摆放着一些盆栽。

李萌萌看到这一幕,有些纳闷。

“临安?我记得古代的临安城是现在的杭洲吧?”

府即是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但是李浔却是摇摇头:“那是南宋时期,这里的临安,是在明清的时候,被定为临安府,同时也是整个滇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和交通中心。”

“明清的时候啊,难怪了,我还以为是临安城。”

“临安府署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历经明、清两代六次增修扩建,沿用至清末民初。”

此时临安府署已经快要关门。

李浔和李萌萌连忙走进去。

电视剧中,府衙,一般都是庄重肃穆的,但是这里现在却变得有些悠闲和欢乐。

小孩子坐进门口的轿子里,大人也乐呵呵给他们拍照。

李浔和李萌萌看着这一幕,脚步不停的埋过“南天保障”牌楼,正式进入了府衙。

府衙之中,以正中的主殿为轴线,将大院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一边是吏、户、礼三科,一边是兵、刑、工三科。

他们虽然不知道这是不是后来重建的,但是从这个划分中,却是体现了“左尊右卑”“左文右武”“重文轻武”的儒家思想。

两人也依次走进去看看这六科,在这里,每个科门都有自己的详细介绍。

随着他们的脚步,对于六科的认识也逐步深入。

吏科,展示着明代官服的款式,墙上的照片还能看到不同职位官员的服饰和乌纱帽是长什么样子,主要的职责是掌管官员的任免。

而户科,这时在掌管户籍和赋税,甚至古时的册子上,也有偷税漏税的记载。

礼科,李浔和李萌萌了解到了古时的庆典,这是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的部门。

兵科,这时展示着尚武的一面,尤其是射箭,在厅中还有一个努力张弓的小孩铜雕,看他怒目而睁的样子,还颇有哪吒的样貌。

刑科最多的是酷刑道具的展示,这些道具让两人看了都有些不寒而栗,连忙离开了这个展厅。

工科重现了建造城郭,疏浚河流时的情景,如梦似幻的模型,非常逼真。

正殿名曰“忠爱堂”,这里是知府在审案时的办公地点。

大厅之中,两块年代久远的石碑,一块写着“忠孝”,另一块写着“廉节”。

李浔和李萌萌两人似乎看到了威严的知府,在民众的围观中,断下一件件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