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中的規則

皮格馬利翁規則: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字體:16+-

皮格馬利翁規則,有時也譯為“畢馬龍規則”“比馬龍規則”,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並提出的。

遠古的時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馬利翁喜愛雕塑。一天,他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美女形象,愛不釋手,每天都以深情的眼光觀賞不止。看著看著,美女竟然活了。

1963年,羅森塔爾和福德告訴學生實驗者,用來進行迷宮實驗的老鼠是來自不同的種係:聰明鼠和笨拙鼠。實際上,老鼠來自同一種群。但實驗結果卻得出了聰明鼠比笨拙鼠犯的錯誤更少的結論,而且這種差異具有統計顯著性。對學生實驗者測試老鼠時的行為進行觀察,並沒發現欺騙或者做了其他使結果歪曲的事情。似乎可以推斷,拿到聰明鼠的學生比那些拿到笨拙鼠的不幸學生更能鼓勵老鼠去通過迷宮。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影響了實驗的結果,因為實驗者對待兩組老鼠的方式不同。

1968年,兩位美國心理學家來到一所小學,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出3個班,在學生中進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發展測驗”。然後,他們以讚美的口吻將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有關的老師。8個月之後,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進行複試,結果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有了顯著進步,而且情感、性格更為開朗,求知欲望強,敢於發表意見,與教師關係也特別融洽。

實際上,這是心理學家進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實驗。他們提供的名單純粹是隨便抽取的。他們通過“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堅定教師對名單上這些學生的信心,雖然教師始終把這些名單藏在內心深處,但掩飾不住的熱情仍然通過眼神、笑貌、音調等方式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實際上他們扮演了皮格馬利翁的角色。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老師的影響,因此變得更加自信,奮發向上的**在他們的血管中**漾,於是他們在行動上就不知不覺地更加努力,結果就有了飛速的進步。這個令人讚歎不已的實驗,後來被譽為“皮格馬利翁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