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人性:在複雜關係中讓自己活成人間清醒

有個性的語言,才更符合人們的審美觀

字體:16+-

溝通中,我經常提醒自己注意遣詞用字—人之高低,往往會從說話中辨別出來。仔細想想,當你和一個人初識時,你腦子裏對這個人的印象是怎麽形成的?

麵對一個陌生人,我們最直觀看到的,當然是外表。外表討喜的人,我們對他的感覺當然是比較好的,態度自然也就親近些。說話就比較複雜,體現著你的思想、素養和眼界,更表達著你的心理及情感。每個人必然能從一場交談中確定一件事—對方是什麽樣的人,你是否喜歡這個人。

這聽起來有些玄乎,但設想一下,如果在公共汽車上無意中聽到一段對話,你能否從對話中判斷出對方是什麽樣的人?正值上班高峰期,一輛公共汽車上擁擠不堪,人們幾乎背貼著背。一位男士不小心踩了女士一腳,女士大吼:“你再踩一下試試,我讓你好看!”男士大喜,急忙道:“太好了,這下我不用花錢整容了。”聽到這樣的對話,你覺得這是怎樣的兩個人?

很明顯,我們會認為女士性格急躁,男士則非常幽默風趣。

看到了吧,一個人說什麽樣的話,決定了他在別人心裏是什麽樣的人。也就是說,說話不僅是一種強有力的溝通工具,更是一張個人形象的“活名片”。我們說的話,什麽內容,哪種風格,直接塑造了我們的公眾形象。我們用說話表達自己的思想,而別人通過我們的話語來判定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

有人問過我一個問題,說:“你和一個人交流,要達到什麽樣的效果,才算成功?”通常來說,與人交流,能夠獲得的最直觀的好處是拉近彼此間的距離,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如果要提到“成功”這個層麵的話,我認為是溝通語言上的個性化,聞其聲,便可辨其人,識其心。

有用嗎?自然是有用的。

表弟是某一科技公司的產品經理,盡管他有著過硬的專業能力,而且是個工作責任心極強的人,但在討論業務問題的時候,他的觀點往往很容易被忽略,甚至會出現發言被打斷的情況。“我的聲音感覺氣不足,說話沒力度,有些人就覺得這是我能力弱的表現,他們不是那種明白地說出來你能力不行之類的,但從態度上對我有些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