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服身份地位比較高的人?
——讓他覺得這個想法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商鞅出身衛國公族,但衛國是個小國,對於他這個“大神”來說,這座“廟”有點兒小。因而他投奔魏國,想在那裏找到施展自己才華的平台。魏國的國相公叔痤雖然看重商鞅,但到了病危之時才向來看望他的魏王推薦商鞅。他對魏王說:“我的門客商鞅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個英才,希望大王能重用他。”魏王隨口答應了一句,便準備離開。公叔痤讓左右的人都出去,悄悄地對魏王說:“大王如果不打算用他,最好殺了他。”魏王應承著,但他認為公叔痤已病入膏肓,意識未必清醒,因而對他的話並不在意。
魏王走後,公叔痤立刻叫來商鞅,對他說:“剛才我向大王推薦了你,我從他的神情看出他不會用你。我又進言讓他若不用你就殺了你,你快走吧,走得晚了就可能會被抓。”商鞅搖了搖頭說:“大王不會聽你的話用我,又怎會聽你的話殺我呢?”於是商鞅並未逃走,依舊留在魏國。魏王果然沒有重用商鞅,但也沒有殺他。很顯然,公叔痤並不了解他老板的真實想法。反倒是商鞅,單從隻言片語就精準抓住了魏王的心思,著實高明。
戰國時代的國君廣泛求賢,知識分子們也頻頻“跳槽”。公叔痤死後,商鞅知道他在魏國得不到建功立業的機會了,聽說秦國發布了求賢令,就去了秦國。當時秦孝公當政,來“麵試”的人很多,要想在眾人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攫住領導的心,使他有了解自己的欲望。商鞅先在秦都的招賢館住了下來,和那些被秦孝公召見過的人聊天,以了解情況。之後,他拜見了秦孝公信任的臣子景監,向景監陳說自己建功立業的雄心。景監被他打動,隨即向秦孝公推薦他。當時,秦孝公已麵試了一撥又一撥的人,其中多浮誇之人,少實學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