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極品人、極品事

第十六章 吃不飽,就要革命

字體:16+-

中國人清貧的生活給傳教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常年景,中國能夠以每天兩美分的標準為成年人提供足夠分量的食物。很少浪費食物,貓、狗依靠剩飯生活下來。史密斯說,當時,像美國這樣的國家,每天浪費的物品,足以讓六千萬亞洲人過上比較富足的生活。

從19世紀開始,西方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並給整個西方世界提供了微距的中國研究報告。

對一個西方人來說,“沒有麵包,就要流血”的革命口號是很自然的,但他們很難理解,為什麽中國那些無家可歸的群氓、饑餓的災民,卻不團結起來向地方官尋求救助。經過反複詢問,在大荒年為何不反抗,得到的回答令他們失望:餓死,比在叛亂中被殺好多了。

騷亂

“沒有麵包,就要流血。”在同一時期的美國,也是如此。

1787年北美的獨立者在起草憲法時,將“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工人、穿長裙的女性、反戰者、公職人員、同性戀甚至3K黨成員,都有權行使這一權利。但在19世紀的美國,早期的遊行示威往往演變成騷亂。

1837年1月,麵粉價格飛快攀升到了十五美元一桶,一塊麵包的價格也上漲了一美分。那時,美國經濟非常不景氣,人們掙紮在饑餓寒冷的邊緣,多漲的一美分最終讓人無法忍受。紐約市民聚集在一起,打出了“麵包!肉!

房租!它們的價格必須要降!”的標語。這場集會後來演變為著名的“麵包騷亂”,成千上萬的暴徒洗劫了商店和倉庫,街道上紛紛灑灑,四處都是麵粉和小麥。在警察徹底恢複秩序之前,一共有三十四人死亡。

1831年,一個名叫納特·特納的奴隸自稱在夢裏聽到了“最後的將是第一個”的召喚,他開始組織示威遊行。有超過一百名奴隸加入特納的隊伍。黃昏時分,這些人開始攻擊、濫殺白人。整個事件中,一共有二十四名兒童、十八名婦女和十三名成年男性被害。他們還野蠻地毆打拒絕加入的黑人。此後,軍隊驅散民眾,逮捕了特納“隊伍”的所有人,以及四十名同情並提供了幫助的人,這些人最後都被判處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