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極品人、極品事

第十九章 琉球,去留三百年

字體:16+-

進入19世紀70年代,日本已經成為東亞最強大的國家,這些遮掩也沒有意義了。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王國屬於日本的“內藩”,琉球群島是日本的領土,不承認中國自1372年起對琉球的宗主國地位,正式占據琉球。

琉球,按照現在的介紹方式,是這樣一個地方:位於中國東南方,日本列島最南端,由琉球、宮古、八重山三個群島為中心的六十多個島嶼組成,麵積兩千二百六十五平方公裏,屬日本衝繩縣。

據說,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訪求異俗,始至此國地界。在驚濤駭浪中望之,盤旋蜿蜒,若虯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虯也。虯是龍的一種,東漢人王逸《楚辭章句》:“有角曰龍,無角曰虯。”謂之“琉虯”,確實非常形象。然而可能因為古代中國都將龍作為帝王象征,加上一直在翻譯他國名字時喜歡用貶義字詞(這一點和現代有所不同),所以《隋書》將它改為同音的“琉求”。《元史》又寫作“瑠求”,有的書中又稱“留仇”,總之都是這個地方。

也許人們認為,琉球不過是彈丸之地,不足以成為曆史正章。但原先的琉球王國,或地理概念的“琉球弧”、“琉球文化圈”,遠比現在衝繩範圍要大。“琉球弧”的島嶼,從南到北散布於一千公裏海麵,覆蓋的麵積甚至比日本本州還大。從衝繩最西端的島嶼與那國島,晴天肉眼可以望見台灣;最南端的島嶼波照間島,緯度比台北還低。

作為獨立國家時的琉球,在五百多年裏都承認中國是其宗主國,並於1372年加入中國的“宗藩體係”。曆史上,中國對藩屬國的朝貢采用的是厚往薄來的不對等貿易優惠政策,來朝貢的藩屬國往往能獲得數倍乃至十幾倍的“賞賜”,因此琉球在厚利吸引下積極從事朝貢貿易,以至琉球屢請增多貢使員額、加多進貢番次,“以其國富,一歲常再貢三貢!天朝雖厭其繁,不能卻也”!《明史》中記載亞洲諸國在該階段的朝貢次數,日本十九次,朝鮮三十次,爪哇三十七次,安南八十九次,琉球朝貢次數高達一百七十一次,接近其他各國朝貢次數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