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場絕學三部曲(共3冊)

第十章 官場如戲,全靠演技

字體:16+-

1.好建議和餿主意

在清政府裏,哪些人對攻打錦州、寧遠最積極呢?當數那些漢人,尤其是從明國投降過來的漢官。

為什麽這些人對攻打明國比滿洲貴族、甚至比皇太極還有積極性呢?原因就是,這些人在特權至上的明政府裏,一直被特權壓製,一直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一直活得沒有尊嚴。

當這些人在另一個圈子裏得到認可或者重用時,肯定會以仇恨的心理對待原來的圈子,要報複曾經讓他們活得沒有尊嚴的特權人,討還本屬於他們的公平。

張存仁就有這樣的心理,他在講究熟人政治的明政府裏,活得很壓抑。因此,他極力主張進攻北京,用暴力對付特權,以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1640年5月31日,張存仁看出明軍最大的薄弱環節,再次給皇太極打報告。

在報告中,張存仁建議:

看現在的形勢,強攻錦州肯定是挨累不討好的事情,對其實行長期圍困才是代價最小、效果最佳的辦法。但是,對我軍將士來說,他們更願意略地而不願意攻城,因為略地會有立竿見影的好處,而攻城則是耗時長、風險高、代價大的苦差事。從我國長遠發展大計著想,錦州不能不占。希望皇上能鼓舞三軍士氣,做好長期艱苦作戰的思想準備。並且還要做好偵察、保密工作,密切監視明軍的調動、部署情況,同時還要防止我軍將士疏忽懈怠,離職逃亡。我確信,多則1年,少則數月,我軍便有占領錦州的最佳契機。

兵法有雲,不戰而驅敵之兵才是上策。自古以來,攻城拔寨,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守城之敵不戰而降最好,這樣既得人又得地。現在錦州人死守不降,大概是因為前些年我軍在永平屠城,給他們的心裏留下陰影。錦州、寧遠城裏一定會有些人,在不明真相的士卒、百姓中間,不斷醜化、詆毀我們的形象,使我們的策反工作異常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