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場絕學三部曲(共3冊)

4.折磨人的苦差事

字體:16+-

與視駐防錦、鬆兩城為不得不做的苦差事、玩忽職守的多爾袞相比,濟爾哈朗的態度截然相反。

濟爾哈朗對任何工作都非常嚴謹、認真。他接過鬆、錦前線指揮大權之後,發現在錦州、鬆山駐防的明軍,有了很大的變化。多爾袞把清軍的防地弄得像個漏勺,導致明軍不再像以前那樣死守不出,而是經常主動偷襲清軍。

對於圍城打援的苦差事,沒有一個滿洲人願意幹。但是,濟爾哈朗知道,這就是工作,這就是皇太極的需要。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把苦差事辦好。

濟爾哈朗接任後,嚴格落實皇太極的指示,用一個多月的時間修補多爾袞留下的爛攤子,盡量不給明軍任何可乘之機。

把防線漏洞補好之後,濟爾哈朗命人加強錦州城外的巡邏,一是防止明軍偷襲,二是防止寧遠的明軍把糧草運進錦州。同時,濟爾哈朗把前線的情況,及時向沈陽匯報。

濟爾哈朗的戰況報告,也和多爾袞差不多,避重就輕,做數據、文字遊戲,報喜不報憂。

譬如,對於發生在1640年12月20日清、明兩軍交戰的情況,濟爾哈朗在戰報中是這樣寫的:

1640年12月20日夜,多鐸率領1500名將士到錦州城西桑噶爾堡設伏時,發現4騎敵兵,多鐸立即派先鋒兵追擊。敵人伏兵出擊,多鐸率兵追殺,一直追到塔山,斬敵86人,繳獲20匹馬。

確實有這麽回事。但是,多鐸的兵馬中了明軍的埋伏,不可能全身而退。在戰報裏,至於清軍損失的數字,隻字未提。

明軍知道自己野戰能力不如清軍,在城外絕對不會和清軍主力硬拚。在大批援軍沒有到來之前,他們在保證城池不失的前提下,與清軍展開遊擊戰,把清軍拖疲拖垮,然後利用清軍麻痹之機想辦法把糧草、軍需運進城去。

有一次,濟爾哈朗率兵在錦州城南設伏,一直等到天亮,才發現有幾名明軍騎兵在附近徘徊。濟爾哈朗命幾名清軍前去引誘,沒曾想那幾名明軍非常警惕,看到清軍之後打馬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