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場絕學三部曲(共3冊)

3.假孔子,裝孫子

字體:16+-

明、清兩國的談判告一段落,馬紹愉等人完成使命,起身回國。

皇太極命庫爾纏、薩蘇喀、查布海、法爾護達等人,率領40名清兵,護送明政府代表團出境。

按理說,馬紹愉光榮完成崇禎皇帝交辦的談判任務,應該高興才是。可是無論如何,他也高興不起來。

從清政府對明政府代表團的接待規格、參與談判人員的職位來看,皇太極對這次談判非常重視,態度積極並有誠意,一切言行均以罷兵養民為出發點,光明磊落,真摯坦然。

此次和談,大清國內,舉國上下皆之,皇太極親筆寫就和談複書。而明政府,卻視這次和談為非法**,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在離京之前,陳新甲再三叮囑他,為防止外臣幹擾,和談一定要在小範圍內秘密進行。清政府如此興師動眾,和談之事萬一傳至北京,呈公開事態,崇禎皇帝是什麽態度,不得而之;馬紹愉作為談判代表,能不能步石鳳台的後塵,隻有上帝知道。

馬紹愉的擔憂絕不是杞人憂天。在他前往沈陽1個月的時間內,明政府官員就和談一事,已經鬧翻了天。

陳新甲一直沒有徹底領會崇禎皇帝對議和的意圖。崇禎皇帝同意與清政府議和,花錢免災,北麵罷兵,減輕明政府雙麵用兵的壓力。但前提是,議和一定要在小範圍內秘密進行,悄悄完成,既保麵子又達到目的。

崇禎皇帝在年初的高層領導民主生活會上,明確表示過對清政府“可款則款,兵部便宜行事”。崇禎皇帝做出這個指示後,陳新甲才敢委托親信馬紹愉為談判代表,前往寧遠。

馬紹愉帶著崇禎皇帝兩道敕書前往沈陽,也是崇禎皇帝同意並批準的。

這一切都是在非公開狀態下進行的。但是,陳新甲的保密意識並不強。在一次非正式場合,他與兵部右侍郎傅宗龍閑聊時,傅宗龍問起馬紹愉赴寧遠談判的進展情況,陳新甲為了證明自己薦人有方,就說和談進展順利,馬紹愉已到沈陽,在談判桌上為明政府爭取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