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古國誌

郯國

字體:16+-

國名:郯(炎)

方位:今山東郯城

姓:嬴

建立:遠古時期

滅亡:前414年滅於越王朱句

主要人物:郯子、郯子鴣

在儒家經典《二十四孝圖》裏有三個君王,其中“孝感動天”的虞舜和“親嚐湯藥”的漢文帝廣為人知,另外一個“鹿乳奉親”的郯子卻鮮為人知。郯子,是春秋時期郯國國君,“子”不是他的名字也不是對他的尊稱,而是代表他蠻夷國君的身份,他的名字已經失傳了。更為難得的是,這位國主不僅是大孝子,也是大學者,居然還做過聖人孔子的老師。那麽,郯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郯子又是一個怎樣的國君呢?

郯,在金文中作“炎”,有人因此認為炎帝就是郯國的始祖神。實際上炎帝是西羌始祖,炎帝、黃帝之稱來自五行說,和郯國、黃國(均為嬴姓)無關。蚩尤打敗炎帝後也一度被稱為炎帝,精衛就是蚩尤之女,但這是來自後人的追述,蚩尤是九黎國君,和郯國恐怕沒有聯係。郯國與秦國、徐國一樣,是東夷少昊之後;立國在現在的山東江蘇交界,都城在今天的山東郯城。

郯國在西周的資料非常少,僅有兩件青銅器令簋和召尊可以透露若幹信息。原來周公東征後,郯國降服於周王朝。因為郯國處於山東與江淮之間,東向大海、南麵強徐、北控諸夷,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所以成為西周一個重要軍事據點。大概周昭王(成王孫子)時代,昭王曾經從郯國出發進攻徐國;大臣伯懋父(衛國國君康伯)也長期以郯國為控製東夷的根據地,並且贈送白馬給大將召;後來這個召開著馬車征徐大獲全勝,所以製作了這個召尊來紀念領導賞馬一事。

春秋時期,周朝王室衰敗,郯國逐漸淪為北邊魯國(今山東曲阜)的附庸。前605年,郯國和鄰居莒國(今山東莒縣)不知道因為什麽事爭執起來,兩個大哥齊國和魯國出麵勸架,郯國識相地住手了,莒國卻還想動手,結果被魯國教訓了一頓。這段時期魯國和郯國關係非常好,魯還把公主嫁給了郯君;但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郯君把老婆趕回娘家了。之後吳國興起,郯國又一度歸附吳國,但又被魯國聯合晉國、邾國爭了回去;前526年,齊國南下降伏徐、莒、郯,但郯君轉個身又朝拜魯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