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統一以後再動亂

字體:16+-

所謂“安史之亂”,是指唐朝鎮守北方邊境的胡族雇傭軍集體造反,造反的第一頭目是安祿山,後來被他兒子安慶緒給宰了,接著安慶緒又被大將史思明宰了,史思明被他兒子史朝義宰了。安、史兩姓,父子四人,掀起了潑天的大亂子。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變衰的轉折點,從公元755年開始,到公元762年終結,前後持續了整整八年的時間。不但唐玄宗沒能看到動亂落幕,就連他兒子唐肅宗也沒能看到——寶應元年(公元762年),這爺兒倆前後腳掛了,距離叛亂結束還有半年的時間。

唐肅宗以後是唐代宗,然後德、順、憲、穆、敬、文一路傳下去,唐朝的德性已經確定,再也沒人翻起什麽詭異的波浪來了。隻是,到了唐武宗李瀍當皇帝的時候,他又為五德學說增添了一個小小的應用項目。

話說唐武宗有一回得了病,很長時間都沒能好,於是他就開始琢磨上了:“當年漢朝是火德,所以光武帝劉秀把洛陽的‘洛’字改成了‘雒’,以免大水澆滅火頭。如今我大唐乃是土德,而我的名字裏有三點水,土克水,這病自然就好不了啊。看起來,王朝的氣運是不能壓住君主名字的。”因而李瀍就下詔改名,把“瀍”字改成“炎”字,火生土,這回順溜了吧。

想當初曹魏初定土德,就有閑人跟曹丕遞話,說趕緊把“雒陽”給改回“洛陽”吧,土克水,王朝之氣壓住了首都之氣,乃是大好事。估計唐武宗李炎就是想到了這個典故,所以才加以發揮和應用的。

說句題外話,唐武宗的前一任皇帝是唐文宗,本名李涵,也是帶三點水的,後來登基的時候改名為李昂,不知道是否也跟五德學說、五行相生相克有啥關係。手頭沒有什麽確實的證據,姑妄言之,大家也都順耳朵一聽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