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機密(合集,全2冊)

2.

字體:16+-

今天的朝會天子並未出席,由尚書令荀彧代為主持。他先向百官通報了前夜寢殿大火的相關情況,然後宣布了一個決定,由太常徐璆、禦史中丞董芬、光祿勳桓典三卿會審,整頓禁宮宿衛。

所有人都看得出來,這一定是雒陽係長老們推動的結果。可三位大臣的決議,卻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長水校尉種輯疏虞職守,衛駕遲緩,削爵兩級,閉門自省,不複領內兵;中黃門張宇未能消弭火患,絕門坐守,以致中外不通,救援拖遝,奪職,陛下念其多年辛勞,準其回鄉自守。

決議一出,整個朝堂一片嘩然。種輯和張宇,那可都是深深打著漢室烙印的人,一外一中拱衛著天子最後的尊嚴。這一次兩人如此幹脆地被去職,豈不是意味著天子身側洞開,再無近侍可用?

更古怪的是,麵對這割肉剔骨般的打擊,雒陽係的中流砥柱、車騎將軍董承未置一詞;而曹司空麾下幾位有朝職的臣子,從荀彧以降,個個麵沉如水,絲毫沒有如釋重負的表情。平時針鋒相對的兩邊,此時都難得地保持著沉默。

事有反常必為妖,可究竟妖在何處,該如何反應,後果又是如何,這讓群臣們可傷透了腦筋。

在許都朝中,並非隻有涇渭分明的雒陽派和曹派,還有許多介於兩者之間的官員。他們有些人是向漢室盡為臣之義的;有些則希望借此獲得曹司空的青睞;還有些人搖擺於兩派之間,態度曖昧。他們身不在權位,卻逐機而存,希望能在爭鬥中獲得進身之階。此時兩大派係同時沉默,這讓大臣們頗有些無所適從,隻能竊竊私語,努力捉摸那些大人物的心思。許多人聯想到昨日皇帝隻召見了董承與荀彧,不禁暗地裏猜測,是不是這兩大巨頭達成了什麽默契。 一時間,正殿上靜悄悄的,所有人都各懷心思。 這個時候,孔融站了出來。孔融不屬雒陽係,也一向看不起那些人。他千裏迢迢從北海被征召到許都來,不是為了高官厚祿,而是為了複興漢室威儀——這是一個偉大的使命,就像他的二十世祖孔丘孜孜以求複興周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