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機密(合集,全2冊)

3.

字體:16+-

趙彥剛一踏入河內郡溫縣境內,便遭到了冷遇。當他出示司空府頒發的符節時,當地官員態度不能說惡劣,但也絕算不上熱情,言談間總顯得尷尬。

這種奇異態度的根源在於:河內太守魏種是曹操親自任命的,但魏種這個人有臨陣脫逃的前科。眼下袁、曹兩大勢力即將開戰,各地官吏都不知道魏太守到底什麽態度,會倒向哪一邊,自然也不肯表露出明確的傾向。

先前鄧展前來溫縣調查,直接走的是司馬家的門路,縣守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趙彥在政治上太沒經驗,上來就亮出了司空府的符節,等於逼著他們表態。

麵對這個愣頭青,當地官員十分為難,遵從也不是,不遵從也不好。所以當趙彥提出想去參觀一下織室的時候,縣守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個使者隻是想索取些賄賂,忙不迭地應承下來,想把他趕緊打發走算了。

在織室裏,趙彥找到一個老織工。那是個五十多歲的老女人,織了一輩子布,指肚留著厚厚的繭子。趙彥進來的時候,她仍坐在織機前忙碌著。

“請您看一下這樣東西。”趙彥說明來意,恭敬地把那一截白絹遞給她。老織工把織機停下來,顫巍巍地接過去用掌心摩挲片刻,又把它舉在光線下眯著眼睛看了一番,點了點頭。

“這絹布確實是我們這裏出的,應該是出自李家娘子之手。”

“您能確定嗎?”趙彥問道。憑借一片殘布能判斷出絲織方式,這他相信,但一眼就看出來是誰織的,還指名道姓,這便近乎猜枚一樣不可思議了。

老織工有些不悅地回答道:“我織了一輩子布,豈會看錯!各家織機的機杼、踏板、馬頭尺寸長短不一,織工的撚線手法與手腳配合也各不相同,織出來的絹布自然會有微小差異。你們外行人看起來都是一樣的,在老身我眼中,一看經緯,便知絹布出自誰人之手。這絹布蹤線細密,嚴整不亂,隻有李家娘子那樣的巧手,才能織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