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配角演義

曆史縫隙中的細節

字體:16+-

小時候最崇拜的就是三國英雄,曆數其中名將謀臣如數家珍。當時我深深地相信,“智”的最高境界是諸葛亮,“武”的最高境界是關雲長,“勇”的最高境界是趙子龍,“仁”的最高境界是劉玄德,再加一個大反派曹操,餘者碌碌,乏善可陳。

後來我發現,和我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幾個經典角色,但同時也鎖死了我們在三國時代的視野。自《演義》以降,舉凡小說、評書、戲劇、丹青乃至後來的電視劇、電影,我們會發現,反反複複說的總是劉關張、曹劉孫、諸葛亮,講的總是他們官渡之戰、火燒赤壁、六出岐山的故事,仿佛整個三國時代除了這幾個人、這幾件事,就沒有其他值得說的東西了。

《紅樓夢》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水滸傳》講的是一個山賊團夥的傳奇;《西遊記》講的是師徒四人的遊記,都是微觀視角。三國跟它們卻不同,它描繪的是宏觀的整整一個大時代。在這個時代裏,既有大人物的風雲際會,也有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既有扭轉乾坤的宏大敘事,也有個人奮鬥的跌宕起伏。這些海量的細節填塞在大時代的骨骼之中,使之有血有肉,生動無比。

而我們關注的,往往是這個時代最宏觀的部分,以及那幾個時代的驕子。而其他更多的微觀細節,則被忽略掉了,淪為無足輕重的背景。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

這也是這本短篇小說集的創作初衷。

三國並不是隻有主角,還有許多配角和小人物。他們的故事同樣精彩,隻不過被埋於曆史的夾縫中,不為人知罷了。我的任務,是通過文學藝術的手段,讓那些配角走向前台,哪怕隻是在短短幾千字的篇幅裏,也要綻放出如同主角般絢爛的光彩。

這幾篇基於三國背景的小說並不是嚴謹的曆史考據,也並非是單純的文學創作。如果要把它強行賦予一個類別的話,它應該屬於一種對曆史的再想象。曆史呈現給我們的,永遠隻是一些不完全的片段與表象,而在這些片段的背後和間隙究竟存在著什麽,卻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