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门之战后,蒙军在各门的攻击并不停歇,王坚、张珏和钓鱼城上下的宋军疲于奔命,好在凭钓鱼城的城防优势,始终没有被蒙军找到破绽。天气渐渐闷热,阴雨连绵。飞舄楼上,张珏心情烦躁不免咒骂两句天气。
鲜于刘光劝慰张珏,蒙军在山下攻城,阴雨天气,更加难熬。
王坚却十分的欣喜,缘由是钓鱼城内的大小天池,积蓄雨水,一年内钓鱼城几千人和牲畜饮水有了依靠。
鲜于刘光惴惴不安,每日里都不可终日,刘三娘和冉不若登上了飞舄楼,看见鲜于刘光这副神色,也不敢安慰,只是劝说鲜于刘光吃饭。
鲜于刘光匆匆吃了几口,叹口气说:“史驱和董文炳把七星术给停下了,我现在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汪德臣放弃了两个术士的谋划,到底要做什么。”
刘三娘听到鲜于刘光说话,才说道:“你这些日子累了,蒙军哪天不是在用各种计谋攻打呢。”
冉不若也说:“不如今晚早早休息,养足了精神,明日再计算。”
鲜于刘光还在犹豫,冉不若又说:“你要对付的是蒙军的史驱和董文炳这两个术士,蒙军的将领汪德臣和史天泽等人,都是王将军和张将军要对付的人物,既然史驱和董文炳没有举动,你何不趁机歇息。”
鲜于刘光听了冉不若说的也有道理,于是摆手对刘三娘和冉不若说:“既然如此,我就靠着刻漏休息几个时辰吧。”说完,盘膝在九龙刻漏下打坐,用全真派的吐纳行走了几个周天,慢慢的沉睡过去。
冉不若和刘三娘两人不敢睡去,只是陪在鲜于刘光的身边,两个女子也相对无话。看着入睡的鲜于刘光两个时辰,眼见雨又渐渐的下的大了,一阵风刮来,雨点飘落到了鲜于刘光脸上身上。
冉不若连忙用手去遮挡雨丝,看见刘三娘也抬起了手,立即收了回来。刘三娘叹口气,“本以为这个笨小子只有我这种在江湖摸爬滚打的野女子瞧得上,没成想你这个娇滴滴的大小姐,也动了心念。”
冉不若摇了摇头,“鲜于大哥心里只有你,你倒是不用多虑。等蒙军退了,我会跟伯父去商量,退了冉家和诡道的婚约,老祖宗当年的约定,隔了百年,我看也做不得数。”
刘三娘握住冉不若的手,“冉家妹妹,你真是个好人。”
冉不若微笑一下,正要说话,突然听见北方一阵嘈杂的呼喊,还有连续几声惨叫。这几个声音传来,冉不若和刘三娘立即对视,心中都咯噔一下,知道大事不妙。
鲜于刘光已经惊醒,猛地站立起来,看向北方,发现西边和北边的城墙上,已经火光一片,厮杀声就是从那边传来。
鲜于刘光拳头紧紧攥住,“汪德臣攻上来了。”
三人不需要询问士兵,眼睛就能看见蒙军已经登上了奇胜门和出奇门之间的城墙,正是完颜安康镇守地带。现在宋军还来不及驰援,蒙军受到的抵抗只有完颜安康。眼看蒙军数倍于完颜安康的军士,可是完颜安康的士兵似乎事不绝一般,一直在顽强支持。而蒙军一直源源不断从出奇门内部爬上城墙,更是让鲜于刘光目瞪口呆。
冉不若冰雪聪明,想起了前些日子鲜于刘光在城墙上与完颜安康欲言又止,于是立即询问鲜于刘光:“鲜于大哥,你是不是怀疑,完颜安康会私通蒙军开了城墙。”
鲜于刘光眉头紧皱,慢慢的说:“根据阴阳四辩骷髅和大七星的卦象,的确有出奇门和对方破军星位的连通,我当时怀疑完颜大哥,是我错了。”
“完颜将军不会的。”冉不若看着奇胜门方向,“完颜大哥的守军全部覆灭了。”
不过虽然蒙军把完颜安康的守军尽数杀了,王坚和张珏的援军赶到,宋军的形势立即逆转,蒙军抵挡不过,支持了一个时辰,最终还是退下了奇胜门。
奇胜门之战结束后,凌晨十分,鲜于刘光和刘三娘、冉不若到了马鞍寨。整个马鞍寨内外和山坡燕京堆满了宋军尸首。其中完颜安康的遗体就躺在马鞍寨的厅内。王坚满身的鲜血站在完颜安康尸体边。
鲜于刘光走到厅内,给完颜安康重重磕了几个头,站起来对王坚,打了自己的一个耳光,“我不该怀疑完颜将军。”
王坚脸色凝重,缓缓说:“也是你让我留意完颜将军的动向,我多了心思,安插了人在出奇门。因此我才能在蒙军攻破城墙的第一时间就过来驰援。你的担忧在奇胜门是没错的。”
“可是我却冤枉了完颜将军。”
王坚说:“蒙军攻上来的法子,你现在应该也已经知道了。”
鲜于刘光说:“知道了,挖地道,从攻打护国门哪天开始,汪德臣就不停攻打各门,暗中在出奇门挖了地道。”
“我见到了汪德臣。”王坚说,“他跟蒙军都是从地道进入出奇门内,然后折返上了城墙。准备一鼓作气冲破奇胜门,这样西边的城墙就全部破了,钓鱼城就失守。他适才虽然处在败势,撤退的时候,十分不甘。临下城墙之前,跟我说了几句。”
“他劝你投降?”鲜于刘光说。
“他说,他很佩服完颜安康,不仅是完颜将军,整个马鞍寨的守军都是豪杰。”王坚低声说。
鲜于刘光看向地上的尸体,没有一具尸体完整,都是身体受了致命伤之后,仍然拼命搏杀,到死都怒目睚眦。
“地道堵上了吗?”鲜于刘光问。
王坚轻声说:“张珏去把出口填上了,深出害怕有蒙军埋伏,只是填堵上的洞口。地道的事情没有传出去,免得让城内的军民惶恐。”
“汪德臣一定要死。”鲜于刘光说,“此人虽然不是术士,但是他的兵法诡谲,又能身先士卒,勇猛难当。他在,钓鱼城总有一天会被他找到缺口。”
“鲜于兄弟,你有什么办法?”
“汪德臣定然是在蒙哥面前下了军令状的,如今几个月打不下来,他内心里焦急,他是个没有弱点的将领,只能逼他出错,才有机会。”
“是他攻打我们,我们哪里有机会逼他呢。”
鲜于刘光说:“谁能逼他?”
“只有蒙哥。”王坚说。
“那我们就让蒙哥逼迫他吧。”鲜于刘光说,“王大哥,挑选死士,去刺杀蒙哥。”
王坚说:“这个时候,蒙哥决对想不到我们奇胜门被重创之下,还有勇气突袭他的王账。”
“史驱和董文炳也被停止了大七星术,”鲜于刘光说,“就在这个节骨眼,他们算不到我们的计划。”
每天枯燥无聊的写故事,发现大家也没那么爱看,我写得也没那么有意思。毕竟写古代的架空的小说,并不是我写作最舒服的状态。但是小说写到这个份上,还是得写下去,不能挖个坑放在这里。
所以每天更新之前,我尽量聊一点“诡道宇宙”能说,并且不会剧透的设定。之前写过《大革命时期的术士人生》《**年代的术士悲歌》等为现代的道家内幕,这些道家野史,因为不可能写成出版物给大家看,所以只能以聊天的形式呈现出来。
既然写四大道场,我就谢谢宋朝时期的一些跟诡道和道家有关的事情,每天在正文之前,聊一点。
好,就开始吧。今天先说一个理论方面的。
之前我写小说,经常就会提到道家,而很少提到道教,其实很少提到道教。原因是我的小说体系里,道教的范畴比道教要大,不仅大,还大很多。比如诡道,就不是道教,而是道家,《大宗师》里的四大外道,都算是道家,也不是道教。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道教出现的太晚,直到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才有了道教的概念,并且五斗米道差点就不是第一个道教,第一个有宗教性质的道家门派是比五斗米更早一点的太平道。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是东汉末年兴起的,张角的太平道最开始比张鲁(张道陵的孙子)还要兴盛,看过《三国演义》的都晓得,张鲁也就是继承张道陵和张衡,占据了汉中,政教合一的割据势力。张角的太平道,也就是黄巾军差点把汉朝给灭了。太平道被各路世家势力剪除后,张角的太平道也就算是没什么动静了。我写《宜昌鬼事》《大宗师》的时候不知道后来还有没有太平道的传承,这几年我也没闲着,看了不少书,终于发现太平道竟然到了清代还有一点蛛丝马迹。这就稳了,既然清朝还有太平道的流传,那么近现代和我们当下,肯定是没问题的。所以大家有点耐心,多等等,让我再多点时间,把太平道的线索了解多一点,我在《大宗师》续集的时候再写出来告诉大家。
说了这么多我就是想告诉大家,在东汉末年之前,没有道教,只有道家。道家有太平道,有五斗米道,有诡道、有飞星派、有九龙宗、有四大仙山的冢虎卧龙凤雏幼麟等等,这些都是道家,不仅是东汉就有,东汉之后的历史也有,甚至到现在都有。
其中一个五斗米道最聪明,知道要搞统一天下的大门派,就要有纲领,而不是只会术法,要有纲领,那就要有典籍。于是张道陵真人,把老子和庄子的理论,引入到了自己的法术体系里。并且遵从老子为道家第一人道德真君。五斗米道也把自己的正统归到了老子《道德经》的道理论体系,五斗米道的宗教体系就建立了,于是不需要再留着五斗米的名号,直接上“道教”。这样操作,也可以给吸纳其他道家的法理上留下余地。就相当于一个多用插头,谁都可以插进来,但是插进来了就要承认插头法理正统。所以道教就这样诞生了。
导致两千年后,中国人只知道道教,对道家不太明白,甚至以为道教就是道家。因为现在大家知道的所有门派都是道教的。
即便是我在十几岁,第一次知道了“诡道”这个门派,明明是道术,但是偏偏不认同自己的道教,也是十分震惊。但是后来,发现不认同自己的道教,但是属于道家的门派还是有的,比如飞星派,比如诡道,但是这些门派,要么人丁稀少,要么不在中国——晁衡把九龙宗带到了日本,后来成了断水流。因为张道陵的道教在这一两千年,的确把很多道家的门派吸收进了道教体系之内。到后来,张道陵的道教反而慢慢实力下滑,因为各种能人都有,张家虽然地位高,但是本事很难一直保持最高,张道陵之后,除了宋朝的张继先,基本上龙虎天师都不是道教最强高手。所以道教到了后来,变成了正一派龙虎天师,也就是说地位下滑了,术法也是专攻雷法。之所以从道教下滑到正一派,也是被外聘员工排挤的结果。把道教的张天师类比成企业可以这么来捋一下。
最开始就是在汉朝之前,靠术法打天下的几十几百个创业公司,其中太平道这家最大,五斗米第二大,还有什么其他诡道、飞星派、德教(对,这个以后我慢慢说,老子写的道德经,张道陵只用了道的概念,成立道教。但是后来有个门派用了德的理论,成立德教,但是这个德教,不能随便说说,我后面有机会慢慢说。)、九龙宗就差一点,至于更小的不计其数。
后来最大的太平道被灭了,五斗米道做了老大,于是老大成了一个了行业协会,自己的公司,当协会的老大,吸纳其他所有的创业公司,于是几乎九成的中小创业公司就进了这个协会。然后这个协会就成了最大的公司,这个最大的公司开始挤压那些没有投奔的中小型创业公司,时间长了那些中小型公司就混不下去,要么变成了作坊一样的家族企业,比如诡道,要么就只能远离中原,到国外海外谋求出路,比如飞星派、九龙宗。
公司成立了,术法江湖的盟主地位也稳固了,五斗米这么亲民下沉的名字也可以不要了,直接上高大尚的道教,海纳百川,自己的名号也干脆就龙虎天师,谁也取代不去。
可是这样有个漏洞,那就是容纳进来的道家门派,厉害人物从概率上来说,要比龙虎天师一脉相承要多。所以后来的郭璞、葛洪,虽然都是道教人物,但是他们不是嫡系。这时候,外聘的比核心编制嫡系的就牛逼多了。那时候嫡系最牛逼的,不姓张的最厉害的人是王羲之,法术一般,但是以书法闻名天下,这个大家想不到吧。龙虎天师也就慢慢不把自己当做法术第一人自居了,但是还是把握法理上的正统地位,这个选择是明智的,如果真的下场跟对手干,龙虎天师的传人肯定比不过外聘的那些高手,让高手出手,对付别的对手,维护龙虎天师的地位,一举多得,多好。所以正一龙虎能传到现在。
再后来,外聘的越来越看不上核心编制的,到了唐朝,出了一个吕洞宾,这个人本来是道教的正统道士,可是吕洞宾这个人桀骜不驯,觉得炼外丹不好玩,要炼就炼内丹,具体外丹内丹的差别,也不是炉子炼丹和内息周天吐纳炼丹的差距,理论和实际操作区别都很复杂,大家有特别感兴趣,就去看《云笈七笺》,我反正看得头大。我们暂且就这个意思就行。
吕洞宾这么原来,道教正统的人就不高兴了。好好地炼丹,你吕洞宾非要弄内丹,这让皇帝吃啥,难道吃你肚子里的胆结石,道教还混不混了。
然后吕洞宾早期受了很多委屈,受了很多诟病,也受了很多冤枉,到现在民间一些传说中,吕洞宾都是挨骂的,评价也很低。
可是后来吕洞宾为什么地位又变高了?
原因很简单,他的弟子传人出现了跟张道陵一样厉害的人物,那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中神通王重阳,以及全真七子。王重阳本来是弄了一个全真,修炼内丹,用于自己吕洞宾这一派别,跟正统的符篆和外丹区别。没想到,全真的王重阳和丘处机(丘处机创立龙门,现在几乎代言全真,其实全真门派还很多。)一不小心,把全真发扬光大,把龙虎正一给比下去了。
结果就是外聘的分公司业务做的比总公司还大,分公司老板和总公司老板谁也不服谁,结果北全真,南正一的局面就出现了。分公司和总公司平分天下,也就不是分公司了,实力上还胜了一筹,所以道家一分为二,北边的全真是股份制,谁厉害谁当老大,就是分公司里的下属公司(门派)谁厉害,也能当老大。南边的正一,就是永远的龙虎张家,万世一系,坏处是张家的龙虎虽然厉害,但是也厉害不到天下第一,跟名头有差距。好处是血脉不断,法理正统。所以北边的全真在面子上一直还是给的,承认南边的龙虎是道教的名誉教主地位。
说的这些,有些在《三铜》里提及过,更多的发生在《南宋四大道场》之前。
明天就再继续,关于《四大道场》有关的背景设定。
下面小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