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史德,忠實的去尋找資料;有了史學,研究起來不大費力;有了史識,觀察極其銳敏,但是仍然做不出精美的曆史來。要做出的曆史讓人看了明了,讀了感動,非有特別技術不可。此種技術,就是文章的構造。
史才專講史家的文章技術,它完全是技術的,可以分為組織和文采。
先講組織,就是全部書或一篇文的結構。組織是把許多材料整理包括起來,又可分為兩部分:
一是剪裁,許多事實,不經剪裁,史料始終是史料,不能成為曆史。
二是排列,中看不中看,完全在排列的好壞。至於如何排列的方法,一部分靠學力,一部靠天才。
良工能教人以規矩,不能使人巧。現在姑講幾種通用的方法,以為示例:即將前人記載,聯絡熔鑄,套入自己的話裏;用綱目體,最為省事;多想方法,把正文變為圖表。
次講文采。就是寫人寫事所用的字句詞章。同是記一個人,敘一件事,文采好的,寫得栩栩欲活;
文采不好的,寫得呆雞木立。這不在對象的難易,而在作者的優劣。沒有文章素養的人,實在把事情寫不好,寫不活。要想寫活寫好,隻有常常模仿,常常練習。
文采的要素很多,專擇最要的兩件說說:
一是簡潔。簡潔就是講剪裁的功夫,大凡文章以說話少,含意多為最妙。
二是飛動。為什麽要做文章?為的是做給人看。尤其是曆史的文章,為的是做給人看。若不能感動人,其價值就減少了。做文章,一麵要謹嚴,一麵要加電力。不能使人感動,算不得好文章。
如何可以養成史才,前人說,多讀,多做,多改。今易一字,為“多讀,少做,多改”。多讀讀前人文章。看他們是如何做法。遇有好的資料可以自己試做,與他們比較;精妙處不妨高聲朗誦:讀文章有時非搖頭擺尾,領悟不來。少做:做時謹慎,真是用心去做,有一篇算一篇,無須多貪做;筆記則不厭其多,天天做都好;做文章時幾個月作一次,亦不算少;要謹慎,要鄭重,要多改,要翻來覆去的看;從組織起,到文采止,有不滿意處,就改;或剪裁,或補充;同一種資料,須用種種方法去做;每作一篇之後,擺在麵前細看:常看旁人的,常改自己的;一篇文不妨改多少回,十年之後還可再改。這種工夫很笨。然天下至巧之事,一定從至笨來。古人文章做得好,也曾經過幾許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