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中學生閱讀與寫作必備套裝(全2冊)

第77章 老百姓怎麽看政治

字體:16+-

近翻四十年前的日記,有一段政治趣聞。1971年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國。這個接班人、副統帥,一夜之間成了叛徒、奸雄、大陰謀家,全國掀起批林**。當時我在內蒙古巴盟當記者,上麵傳達的文件裏有一句話說:“林彪披著馬克思主義的外衣。”生產隊開批判會,隊長向大家傳達說:“這個林彪很壞,他還偷了一件馬克思的大衣。”前幾天我與一位宣傳工作老前輩、中宣部的老部長吃飯,席間說起這個笑話,他很認真地說:“現在仍然是這樣呀。到基層去,農民老問,你們那‘三個代表’還沒選出來啊?”

前後相距四十年的兩則政治笑話,使我思考一個問題:“老百姓怎樣看政治?”四十年了,我們的政治口號、中心任務已不知幾變,而不變的是老百姓看政治的目光。馬克思說:“人們為之奮鬥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他又說:“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使自己出醜”。就是說,我們提政治口號並宣傳解釋時,一定要能和普通百姓的具體利益相結合。

什麽是政治?政治學解釋:政治是人民群眾將自己的權力出讓出來,委托給一個公共權力機構來執行。這個機構可以是執政黨也可以是政府。這裏有幾點本質之處常被掩蓋忽略:一、這權力屬於人民,執行機構不過是代行;二、代行之時要能提煉、概括人民的具體要求,使之上升為一項方針政策,凝練為一個口號;三、這口號必須為群眾所理解,與其利益緊密關聯。這三者哪一個環節缺失或欠完美,都將影響政治運作的效果。至少鼓動工作者要懂得這個政治規律和宣傳藝術。

其實,這規律和藝術也很簡單,就是能不能用老百姓的目光來看政治,能不能把一個政黨、政府大政方針翻譯成群眾語言,能不能把一個時期的政治任務的本質和群眾關心的具體利益相聯係。毛澤東說,政治就是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孫中山說,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反正,你的政治目標要與老百姓的利益相聯係。聯係得好就成功,聯係得不好就失敗。這已為無數曆史事實所證明。李自成起義,他的口號是“迎闖王,不納糧”,一下就說到賦稅重壓下的農民的心裏,從者如雲。我們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口號是“保衛勝利果實”,分得土地的農民就踴躍參軍。而抗美援朝的口號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八個字將國際義務、愛國精神和“保家”的具體利益都概括進來。這對剛建國正在建設幸福家園的群眾來說很好理解,很有感召力,堪稱政治動員口號中的精品。改革開放之初,對農村大包幹的概括是“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對推動農村改革也極具號召力。其餘各個曆史時期,各種新政策出台時,都有一些好的動員口號,如環保方麵的口號:“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教育方麵的口號:“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也都很有號召力。一般來講,越接近基層,宣傳就越能聯係實際。一次我到甘肅采訪,車在無人的田野上行駛,路邊埋著光纜。一條紅色立地標語映入眼簾:“光纜無銅,偷盜判刑。”它講得再明白不過,光纜裏麵沒有銅,你偷了也無處可賣,還要判刑,何苦呢?八個字,把最要害的利益說得清清楚楚,還宣傳了科普知識。這雖是一條標語,比站一個警察還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