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中學生閱讀與寫作必備套裝(全2冊)

第98章 隻是一層薄薄的糖衣——《數理化通俗演義》序

字體:16+-

人為了治病總要吃藥,而藥常常是很苦的。

人為了醫治自己天生的無知之病,總得學習,而學習也是一種艱苦的事。怎樣既達目的又少吃苦呢?這在製藥方麵早有發明,那就是在藥的外麵加一層糖衣。在學習方麵,我以為最好的辦法是喚起興趣。當你被濃厚的學習興趣所驅使時,一本書可以徹夜捧讀而不知累,一個問題可以鑽研數月而不覺苦。

我在中學時期對數理化是極無興趣的。那枯燥的公式定理,算不完的習題,一想起就頭疼,所以數理成績並不好。到後來懂得自覺去學,也就是說有了興趣時,讀書的最佳年齡業已過去,真是後悔莫及。我又留心一下,為什麽文學能引起一般人的興趣。一個人一生不做理化實驗,不演算高深的習題,大有人在,一生不讀一篇小說或散文的人實在不多。中國的老農民即使是文盲,他也知道劉備、張飛、宋江、李逵。這些並不必到課堂上去學,都可通過戲劇、評書、年畫,現在還有電影、電視,耳濡目染,自然而得。他們也沒有感到一種求學的艱苦。而數理化卻是不入課堂便不易學得的。就是說,社會沒有給這些科目提供更多的培養人們興趣的機會,這是其一。

其二,數理化是邏輯思維,與文學的形象思維不同,它沒有曲折的故事和生動的形象,自然也就枯燥些。倘若沒有專門的目的和壓力,人們很難去親近它。能不能借文學之力培養數理興趣,變苦為樂,變被動為主動呢?於是,我就想到用我們傳統的文學形式——章回小說,去將那些數理方麵的知識寫出來。其實,每一個公式、每一條定理後麵都隱藏著一段血與火與汗的曆史,這裏麵有慷慨的悲歌,有勝利的喜悅。要論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一部科學史絕不比一部社會科學史遜色。當我們循著那些科學家的足跡再走一遍時,我們就會發現,那些公式定理是多麽珍貴,多麽可愛。這時再學習它,不但有了興趣,而且有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