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俠客行套裝(全5冊)

第60章 寒食與熱中 中國式治術的深層化妝

字體:16+-

權力的內在有兩個動力:一個是支配欲,一個是被需求欲。幾千年來,中國的帝王對前者絲毫不假掩飾,對後者卻往往諱莫如深。所謂治術也者,往往就是替統治者掩飾他“被需求的渴望”而已。《書經·仲虺之誥》裏所謂的:“傒予後,後來其蘇。”《孟子·梁惠王下》裏所謂的:“傒我後,後來其蘇。”其實已經把統治者的主觀渴望扭轉為老百姓的主觀渴望。這個轉化讓統治者最心動的部分是:“統治”這件事不出於自己的意誌,而是出於他者的意誌。這個“他者”,可以是天,也可以是民,隻要不顯然是統治者本人,政治正確性就卓然成立了。

帽子裏的蠍針

皇帝如此,臣下也不得不如此。皇帝既然要隱匿他統治的意思,臣下當然也該有一套隱匿他分潤統治權力之意的手段。於是就有所謂“征士”這個詞兒。“征士”是個什麽意思呢?如果把“征”看做動詞,把“士”當成賓語,則“征士”就是皇帝征召賢良的行動;如果將這二字看成是一個複合詞,則“征士”反而是“不接受朝廷征聘的隱士”了。

“不接受朝廷征聘”和“朝廷不予征聘”在現實中的結果是一樣的,可是其間的差別大了。顏延之為陶淵明作《陶征士誄》,說他:“有晉征士,潯陽陶淵明,南嶽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長實素心;學非稱師,文取指達。在眾不失其寡,處言愈見其默。”可說是不惜把陶淵明形容得都有些呆了。在《昭明文選》六臣注本裏,張銑為這篇著名的誄文作題解時寫道:“陶潛隱居,有詔禮征為著作郎,不就,故為征士。”陶潛也許真不想去編國史,可是由他起,“征士”成了一種極有價值的資格。清代的趙甌北《陔餘叢考·征君征士》有雲:“有學行之人,經詔書征召而不仕者,曰征士,尊稱之則曰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