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經典散文必讀係列(共4冊)

第67章 美文是怎樣寫成的

字體:16+-

毛澤東在《講堂錄》中說:“在中國曆史上,不乏建功立業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響後世的人,前者如諸葛亮、範仲淹,後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辦事兼傳教’之人,曆史上隻有兩位,即宋代的範仲淹和清代的曾國藩。”範仲淹正當北宋封建社會的成熟期,他“辦事兼傳教”,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官員知識分子。而他留給我們的政治財富和文化思考全部濃縮在一篇隻有三百六十八字的短文中,這就是傳唱千古的《嶽陽樓記》。

中國古代留下的文章不知有多少,如果讓我在古今文章中選一篇最好的,隻需忍痛選一篇,那就是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千百年來,中國知識界流傳一句話:不讀《出師表》不知何為忠,不讀《陳情表》不知何為孝。忠孝是封建道德標準。隨著曆史進入現代社會,這“兩表”的影響力已在逐漸減弱,特別是《陳情表》,已鮮為人知。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同樣產生於封建時代的《嶽陽樓記》卻絲毫沒有因曆史的變遷而被冷落、淘汰。相反,它如一棵千年古槐,經歲月的滄桑,愈顯其旺盛的生命力。北宋之後,論朝代,已經南宋、元、明、清、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六代的更迭;論社會形態,也經封建主義、民主主義、社會主義三世的衝擊。但它穿雲破霧,曆久彌新。嗚呼,以一文之力能抗六代之易、三世之變,靠什麽?靠它的思想含量、人格思想、政治思想和藝術思想。它以傳統的文字,表達了一種跨越時空的思想,上下千年,唯此一文。

《嶽陽樓記》已經成為一份獨特的曆史遺產,其中有無盡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財富。從《古文觀止》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曆屆的中學課本,常選不衰;從政界要人、學者教授到中小學生,無人不讀、不背,這說明它仍有現實意義。歸納起來有三條:一是教我們怎樣做人,二是教我們怎樣做官,三是教我們怎樣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