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經濟思維看懂世界格局

第17章 中國的軟肋和美國的選擇

字體:16+-

那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美國人;那柄“明晃晃的刀子”,不是別的,正是“人民幣升值”;那個“軟肋”,不是別的,正是房地產。

劇本是現成的,甚至不需要怎麽修改。

隻需要把1985年的“廣場協議”,改為2005年歐美日“大合唱”;把時間從90年代初改為2005年;把受害的對象,從“日本”改為“中國”——就可以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如同放映一出翻拍的老電影一般乏味:歐美日“大合唱”→人民幣升值→國際熱錢湧入中國→中國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地產價格暴漲→資金大規模撤出中國→中國房地產崩盤→惡性的螺旋式下墜開始……

他們斷定這事兒肯定能成,因為1997年在東南亞和東亞,這劇本已經完美地上演一次了。

說幹就幹。

於是,就在2005年前後,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從西方世界的某個角落漸漸升起,調門越來越高,慢慢成了美國人共同的呼聲。很快,歐洲人跟了上來,扯著嗓門一起喊,又過了一陣子,當年的受害者日本畏懼地看了看美國人的眼色,也羞羞答答地跟了上來。

於是,人民幣升值變成了歐美日“三重唱”和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大合唱”。

完全用陰謀來解釋這一切,也非合適。在美元如潮水般湧出美國國門,而淹沒世界各國之時,美元貶值是大勢所趨。人民幣以1:8.28的比率盯住美元,跟著美元一起,你貶值多少我就貶值多少,讓美國人受不了,也讓歐洲人、日本人一起受不了。

70年代,美元信用崩盤,美元大貶值的同時,美國人逼日本、聯邦德國等國升值本幣為美國人埋單。此後,美國經濟停滯十幾年,隻得在1985年又逼歐洲和日本升值本幣,為美元貶值埋單。這十年一次的美元大貶值,是歐洲、日本照慣例給老大上貢。而這一次,中國人加進來一起貶值,那算是哪門子事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