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羨與感恩

第24章 嬰兒行為觀察(1952)(2)

字體:16+-

其他嬰兒可以較不憤恨地接受新的食物,這意味著對剝奪有更多真正的忍受,這和明顯地屈服於它是不同的,而且是源自與母親有相對穩固的關係,使得嬰兒在保持對母親的愛時,能夠接受新的食物(與客體)。

下麵的例子說明了一個嬰兒接受用奶瓶補充母乳的方式。女嬰A是個好喂養的嬰兒(但是不過分貪婪),而且很快就顯現出我在上文描述過的那些發展客體關係的指標。她與食物及母親的好關係,是以她攝取食物的輕鬆方式、伴隨著明顯的享受顯示出來的。當她隻有數周大的時候,在喂食偶然中斷時,她會仰望母親的臉或**,稍後會在吃奶時友善地注意到其他家人。在第六周晚上喂奶時,因為母乳不夠而必須開始用奶瓶,A毫無困難地接受了。不過,在第十周有兩個晚上用奶瓶喝奶時,她表現出不情願的跡象,但她還是把奶喝完了。在第三個晚上,她完全拒絕了奶瓶,當時並沒有任何生理或心理上的紊亂,睡眠與食欲都正常。母親不想強迫她,在喂奶後將她放在小床裏,心想她可能會入睡。但是嬰兒饑餓地哭著,母親沒有把她抱起來,而給了她奶瓶,她熱切地將奶喝光了。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之後的連續幾個晚上,當嬰兒在母親懷裏時,她拒絕奶瓶;但是在小床裏時,她會立刻接受它。幾天後,當這個嬰兒仍在母親懷裏時就接受了奶瓶,並且立即吮吸了起來。以後用到其他的奶瓶時,沒有再發生困難。

我的假設是,抑鬱焦慮已經在增強,並且在此時導致了嬰兒對於喂食母乳之後就立即給予奶瓶的反感。這一點暗示了相對早期發生的抑鬱焦慮,[9]與以下事實是相符的:這個嬰兒與母親的關係發展得很早而且很明顯,而在拒絕奶瓶喂食之前的幾周中,這個關係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我的結論是:因為抑鬱焦慮的增加,靠近母親的**及其氣味就同時增加了嬰兒想要被喂母乳的願望和因為**耗竭所導致的挫折。當她躺在小床裏的時候,她接受了奶瓶喂食,因為(就像我所提出來的)在這個情境下,新食物是與被渴望的**分開的;此時,這個**已經變成了挫折性且受傷的**。通過這個方式,她可能已經發現如何比較容易地保持與母親的關係不被因挫折而激起的恨意所損害,也就是保持“好”母親(“好”**)的完整。